“十三五”规划明确“产融结合、投资控股”
贵州茅台展宏图:打造“千亿元级战舰”
□钟 越 金 煊
东经106°22’、北纬 27°51’,赤水河谷茅台镇段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及全球酒业关注的焦点——这里是贵州茅台集团的核心主产区所在地。
今年五一节后的首个交易日,持续占据“股王”之位两月有余后,贵州茅台大涨3.50%、报收260元,复权价创出历史新高。上市15年来,“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桂冠,在很长时间内被这家中国知名品牌所持有。
业界人士敏感发现,贵州茅台股价高昂的背后,一个更重要的信号已然升起——贵州茅台历史上变革力度更深远的企业战略——《茅台集团“十三五”规划》出台,正在集团上下进行紧密部署、强力推进。
这份规划开宗明义,对贵州茅台未来五年的企业目标做了自我定位:致力于成为全球蒸馏酒第一品牌,通过产融结合打造多元化发展的大型酒业投资控股集团,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规划出台标志着贵州茅台即将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企业,向有着核心产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要素为平台,跨领域、多元化的国际控股企业集团演进。
贵州茅台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信心何来?一方面,与其作为“国酒”品牌地位及已有坚实发展基础有关系;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处于复兴的绝佳历史机遇期,贵州茅台作为白酒业最卓越的民族品牌,“乘风破浪正有时”。
做好酒业文章:巩固提升“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
到2020年,贵州茅台要成为“千亿元级”集团,这是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大企业目标。所谓“千亿元级”,即指集团的总体业务规模合计达到或接近1千亿元的战略目标,其中酒业收入约占70%。
酒业是贵州茅台安身立命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规划显示,未来五年除金融业务外,集团一切新业务的培育都将围绕“酒”字展开,实现同心多元、借助竞争优势、降低发展风险。
根据规划,2020年全集团的白酒产量将达12万吨。其中,茅台酒可达5万吨,巩固并提升“全球蒸馏酒行业第一品牌”地位。
这一定位,意味着茅台酒的销售收入要实现在全球蒸馏酒品类品牌中位居第一、茅台品牌在蒸馏酒品类中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茅台品牌价值位居全球酒类品牌价值第一;茅台酒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从目前的4%,上升到10%-15%之间;茅台品牌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更大成长空间,茅台不仅是中国“国酒”、更是世界性品牌,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国际市场分布较广、拥有长期忠诚的多国消费群体。
目前,贵州茅台已发展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酒类提供商;“十三五”期间,必须以全球化战略眼光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地位。
做好酒业文章,除了提升作为核心产品的茅台酒的市场影响力,包括酱香型白酒系列产品、浓香型白酒、蓝莓酒、葡萄酒等在内,多元化产品阵营亦将在“十三五”期间形成“舰队模式”,为整个茅台酒类品牌阵营在全球市场提供多层次的产品支撑。
拓展酒外天地:“双轮驱动”打造酒业投资控股“战舰”
金融有利于提升贵州茅台的产业资本运营效率,是拉动茅台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牵引力;产融结合则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实现母合发展的一大趋势。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贵州茅台将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合理战略布局为依托,以差异化竞争、集约化管理、多元化发展、资本和投资拉动、产融结合为战略主线,充分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资本优势及文化优势,在深耕中国市场前提下坚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酒业、酒业产业链上下游、金融、实业投资、营销商贸、文化旅游及其它多元化业务板块全面发展。
规划强调,贵州茅台的业务结构要从“一业独大”逐渐转换为“双轮驱动”,即由目前的酒业独大转型为酒业、金融“双轮驱动”模式。未来,集团的金融板块业务将呈现出基金、融资租赁、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态。
有关人士分析称,贵州茅台通过以资本为纽带、以金融手段为核心,积极推进资本运作、战略并购、产业投资,集团的产业链条将涵盖酒类生产与营销、旅游、包装、物流等各相关领域,最终实现“千亿元级”企业的战略目标。
未来五年,在贵州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新的贵州茅台将再造腾飞。而贵州茅台的走向,不仅事关一家标志性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