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这个小镇有着“大梦想”——
毛尖镇,当茶叶“牵手”旅游
□杨 杰
5月17日,由都匀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回顾辉煌‘十二五’、展望都匀新跨越”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1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都匀市毛尖镇,见证了该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果及未来规划。
位于都匀市螺丝壳山顶处的毛尖镇距市区33公里,地貌以高山丘陵地势为主,属喀斯特地形典型环境,海拔在980米-1720米之间、平均海拔1480米。该镇南面紧靠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斗篷山山脉、东面是都匀石门坎水库的水源地,形状恰似一个硕大无比的螺丝,因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而得名。
都匀毛尖获总书记点赞
说起毛尖镇,自然会让人想起都匀毛尖茶。没错,它就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
都匀市民都清楚记得,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提到都匀毛尖茶,并作出了“把都匀毛尖茶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短短的11个字,激发了都匀人民一种拼搏、奋斗精神。“原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喝过都匀毛尖,也知道都匀毛尖。”都匀的茶农、茶叶经销商信心倍增。
此后,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推进都匀毛尖茶品牌建设相继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出台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将“都匀毛尖”确定为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的首推品牌。
中央和省的关心、重视,为黔南州、都匀市茶产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精神,黔南州委、州政府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对全州茶产业发展进行再安排、再部署,重点围绕将都匀毛尖打造成世界名茶,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都匀市茶园总面积达27.59万亩,其中可采茶园11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2万余亩;茶叶总产量2850余吨,实现综合产值7.8亿元;7个乡(镇)、办事处的85个行政村、3.5万多户、12.5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种茶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据统计,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个体加工户115家,其中注册茶企51家(35家通过QS认证、13家通过ISO认证、8家通过HACCP认证、13家通过有机茶认证)、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4个(2012年,螺丝壳河头茶叶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在51家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茶企资产总额25599万元,有注册商标38个、加工设备5529台(套),年生产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2013年,都匀市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被贵州省政府列为全省100个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示范项目之一。
毛尖镇现有林地97630亩、茶园地90560亩,其中可采茶园20500亩,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茶园有8片,最大茶园连片面积1010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是名副其实的茶中带林、林中有茶。
螺丝壳顶上就是毛尖镇
螺丝壳风景区位于都匀市区西部约20公里,最高峰海拔1738米,螺丝壳山体雄伟、林木繁茂,植被覆盖率近100%;山顶台地平坦宽阔,有山巅草地3000余公顷,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及竹林1000余公顷。毛尖镇就坐落在螺丝壳顶上。
该镇区域内有多个自然观光景点,包括森林、高峰、峡谷、水库、高原台地等天然景观和熊、野山羊、野猪、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是都匀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高原自然生态区。现有自然景点如弥勒山、打奶河峡谷、天落水瀑布、平江瀑布、平江坝、金钟仆地、山皇庙、梁伞石、高寨水库、高寨茶园等,正在建设的风电项目也将成为螺丝壳高原上的一道风景线。近年来,每年自发到螺丝壳观光旅游的人数达4万余人(次),螺丝壳景区已成为都匀市民近郊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目前,毛尖镇正在打造“毛尖文化风情园”,风情园位于该镇高寨水库旅游观光路入口。高寨水库两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使游客一进入风情园就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毛尖茶核心产区的秀丽风光。
据介绍,螺丝壳景区还有很多优势自然资源一直未得到开发。独特的地质构造、天然秀美的自然风光、保存完好的生态植被极具开发潜力,未来可打造成峡谷徒步、竹海观光、自行车山地竞技、攀岩、峡谷索道、断壁地质公园、打奶河玻璃栈道、高原观日出等景观景点。
“茶旅结合”探发展新路
毛尖镇党委书记王有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镇下一步将重点探索“茶旅结合”发展之路。
毛尖镇不仅有广阔的茶园,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春天茶山披翠、茶芽吐香,夏日繁花似锦、凉风习习,秋季云海缠绵、山水如画,冬来雾凇凛冽、景色迷人。王有刚介绍说,该镇围绕都匀市委、市政府“茶产业+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当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多彩景观,大力推动茶山旅游业发展。
抓好茶区道路建设,形成茶山园园想通、景景相连。“十二五”期间已开挖、硬化茶山道路69公里,建成茶山游客步道18000米,使游客在茶区自驾车可通达全镇十大景区中的任何一个景区,在茶园打通了步行体验游3个小时的旅游线路。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做好游客接待、服务。设游客接待部、咨询部、茶艺室、会议接待室等十多个功能服务室,打造成大中型组织游、自驾游、散客游等“游客之家”。
加快茶区新农村建设,努力使农民收入与茶旅经济多重链接,为镇区贫困人口及即将移民的农户创造收入渠道。做好茶叶核心区总阳组、毛竹冲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培养“农家乐”接待家庭户18户、中型接待站4个,培训苗族、布依族特色歌舞接待人员30人。目前,5户家庭接待户、2个中型接待点已具备接待能力,拥有宾馆标准间床位86个,其它接待户到本月底即可陆续投入使用。
此外,毛尖镇还与多家旅行社协商,在不同季节为有不同需求的游客制定多种旅游线路和方案,并根据地方特色推出茶叶宴、布依菜谱、三文鱼等特色餐饮,提供不同价位的茶叶礼品、茶糕点、江洲豆腐等土特产,使游客玩得开心、吃得舒服、拿得满足。
目前,毛尖镇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接待能力,去年游客量达35万人(次);“十三五”期间,该镇将致力于“茶旅结合”工作发展,使年游客量达300万人(次)以上。
茶农在都匀螺丝壳茶山采茶。(吴建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