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休闲有趣的书
——读《鱼钩上的万峰湖》
□傅汝吉
最近读了一本休闲有趣的书:《鱼钩上的万峰湖》,沾惹了一身鱼腥味,我的身被“神奇美的野钓天堂——万峰湖”钓住了,心也被作者陶昌武的满腹渔论给钩住了,恨不得赶快备齐渔具投入万峰湖的钓鱼大军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愫:“钓鱼人在钓鱼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上钩的鱼。每一个进入角色的钓友,最后都弄不明白是自己在钓鱼,还是鱼在钓自己。”
作者先用一组渔趣十足的故事“钓”住读者,“也许你会不相信”,从小在万峰湖畔长大的小王,每天凌晨都要到湖边的“钓点”,向钓友们收购鱼,贩到外地销售。
“你收到的最大的鱼有多重?”作者问小王。
“147斤。”小王没有细想,随口回答。“是一条翘嘴白,光是鱼头就有三十多斤,两桌人都没有吃完。”小王继续炫耀,“还有一条18斤重的罗非鱼,像一块菜板,椭圆形的,太可爱了,”是值得炫耀的啊,因为“这个重量,比中国罗非鱼之都----广东茂名,在一次罗非鱼旅游文化节上拍出天价的至尊罗非鱼王还重一倍,”作者充满自豪:“这就是万峰湖!”
作者继续施放“钓饵”:“湖面太大,无法使用渔网,湖畔村民都用自制的懒竿,不用坐在河边等鱼上钩,只要傍晚安放好,然后放心回家呼呼大睡,次日一觉醒来,只管去鱼竿上取鱼就是,像从树上采成熟的果一样。”
作者继续讲更具诱惑力的钓事,“你知道迄今为止,万峰湖里创纪录的鱼钩吗?”他告诉读者一个用秤钩钓大鱼的故事。从小生长在万峰湖畔的布依村民王应宽,可谓近水知鱼情啊!“他带着那杆老秤的秤钩,一根百余米长、拇指粗细的尼龙绳和两斤牛肉,来到湖边,开着机动船,向着大鱼活动的那个湖湾出发了。”有钓鱼经验的读者被这样的描述给钓位了:“尼龙绳上不断传来的震动,使他明显感觉到,诱饵刚下水,就有鱼迫不及待地去动、去试探,却不下嘴……他突然觉得脚被尼龙绳紧紧地勒了一下,然后又勒了一下,他一个激灵,弯下身去,抓住了绳子。那绳子一会儿沉重,一会儿又无力,顿时又觉得千斤之重,不可撼动。”王应宽凭多年炼就的钓技,一松、一放、一收、一紧,“兴奋得唱起了山歌。”再经边一阵艰难并快乐着的折腾,“一条差不多和他一样长短的大鱼,正在拼命挣扎。”王应宽叫来妻子将这条102斤重的盘江鱼抬回村子,向众乡亲揭示一个纪录:都说“秤钩钓鱼——捞不着”的神话“被我王应宽打破了”。
还有“英雄的母牛”从湖边上岸后,发现“牛乳房变成了鱼钩,钓到了大鱼。”
还有人钓到一条堪称英雄的鱼,那条鱼的嘴上,居然密密麻麻地挂着许多鱼钩,都生锈了,而且还有两处豁口,那是被鱼钩拉穿而留下的。天哪,多么可怜,又多么英雄的一条鱼啊!从嘴上的七棵鱼钩可以看出,七次被鱼钩钩住,它居然七次死里逃生,从人口返归水域,堪称英雄,真是奇迹!老谭无论如何不能要这条鱼,他语重心长地对这鱼说,“你可要吸取教训啊,加强防范,不要再被人钓到了。”那鱼下水后,许久不愿向深水游去……
还有“牛鞭的妙用”告诉读者,放牛娃将牛鞭拴上麻绳,在湖边找来一个遗去的锈钩,从草丝中捉只蟋蟀也可以钓到鱼。
够了,作者这一串离奇的钓鱼故事,足已说明万峰湖有良好的生态,是鱼的王国,也是钓友的乐园。这个海拔640多米,水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有30个全岛,50多个半岛,上千处湖湾的万峰湖,不仅美景天成,而且日照充足,降雨丰沛,加上良好的水质和富足的养分,为鱼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书中所说:“从形成之日起,就一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野钓爱好者,在国内国际,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各方游客慕名而来,浏览山水,领略风光,感受鱼性,尽享钓鱼之乐。”
接着,作者笔下介绍了一串串来自东西南北的野钓者,他们的名字极富鱼味,水淋淋、鱼腥腥的,他们“蜂拥而来,趋之若鹜,争先恐后,把鱼钩甩进万峰湖里。”
看吧,来自上海的“尚上钩”,从名字不难看出,绝对是钓鱼中的高手。他每年集中使用的假期,全部泡在万峰湖,“他几乎是不顾一切地,和鱼钩一起,一头扎了进去。”尚上钩得意地向钓友说他在万峰湖钓到一条8斤重的罗非鱼,用了钓20斤重的鲤鱼的力气,“那种感觉和第一次约会女友一样神秘、紧张、又充满期待,让人终生难忘。”此兄对万峰湖的罗非鱼特有研究,他发现罗非鱼不仅肉味鲜美,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没有小刺,吃起来安全,日本人称之为“不需要蛋白质的源”,难怪啊,他每次来万峰湖都带上一台充电电烤箱,每天都要烤几条犒劳自己,等到回上海时,他已包裹好几包烤好的罗非鱼。
再看来自北京的钓迷“渔舟晚唱“。此兄是一名国家地质队的退休干部,酷爱钓鱼,渔具随身带,一有机会就钩起来。退休后,为寻找一个满意的钓鱼乐园,他专程跑过广西北海、云南洱海,然而,没有一个地方让他感到满意。后来,当他获知兴义万峰湖的资料后,即约起老伴远赴兴义调研,得出结论:不错,这个地方值得坐下来,好好享受一下。这位堪称钓痴的渔舟晚唱回北京安定好家小,立即单飞兴义,买了船,在万峰湖畔安营扎寨。作者这样写道:“漂泊了一辈子的心灵,似乎找到了归宿。驾着钓船神出鬼没在万峰湖的湖湾渔港之间。有位报社记者在湖上寻访他多日未见其人,说,颇有“岸边问船主,言师钓鱼去。只在此湖中,水深不知处”之意味!渔舟晚唱钓遍了万峰湖的每一个湖房,上到云南师宗境内,下到黔桂连的天生桥大坝。整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渔舟晚唱没有离开万峰湖一步。不管春夏还是秋冬,就像一位执着的勇士,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岗位,风里来雨里去,尽情地享受着高原奇特的山水”。
还有一位来自昆明的钓友名叫春城渔夫。这位在万峰湖“中了毒”的先生成了万峰湖的义务广告员。他对人说:“如果你是一个钓友,你可以不钓长江黄河,也可以不钓东海南海,但你不能不钓万峰湖,因为万峰湖对于钓友来说,是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春城渔夫进一步解释,“不管你来自哪里,也不论你钓技如何,但只要到了万峰湖,你就一定会发疯,一个人来就一个人疯,一群人来就一群人疯。一旦发疯,你就会不知道东西南北,你就会身不由己,你就会乐不思蜀”。有一次,他在万峰湖的罗兰湾钓到一条三十多斤重的草鱼,立即请钩友为他拍照,回昆明的当晚,就将照片配上文字, 转发众位钓友,跟帖量当晚就突破千人。众多钓友表示,如不抓紧赴万峰湖,风光体面全被春城渔夫一人抢了。
“鱼坠解千愁”从北京做完手术回来后,就一直在万峰湖边钓鱼疗养,他把这里当成了天然疗养院;“钓北征南”在第二届万峰湖野钓大赛上,通过紧张角逐,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夺得冠军;为了赶万峰湖的盛钓时节,“钓鱼不吊二”到渔具店后绝对不问价格;“水边过客”下定决心:“将来老了,我就把家搬到湖边”还有广州的“南国渔翁”、贵阳的“鱼望情深”、四川的“常在河边走”、“打鱼郎”、“醉鱼草”等钓友的故事统统在作者笔下展露无遗。
当我从万峰湖的鱼钩中挣脱出来之后,借作者陶昌武的话作这篇书评的结尾吧;野钓作为一种休闲方式,一种体育运动、一种生命追求、一种亲近自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手段,在高原上的万峰湖,被千千万万的钓友演绎得淋漓尽致,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万峰湖天天钓友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钓友,已将其视为生命的乐园,精神的天堂,灵魂的栖息地”。
这本书,钓友不得不读,读后,万峰湖不得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