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 改革促发展
——贵州工商推进简政放权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董 瑶
近年来,贵州省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主基调、主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做好行政审批的“减法”、市场活力的“加法”,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市场主体高效、便捷的准入环境,推动了全省市场主体实现高速增长、实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贵州的市场主体总量为1954987户、注册资本总量为29288.7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92061户、11572.12亿元,分别增长17.56%、65.32%;环比分别增加24280户、1038.31亿元,分别增长1.26%、3.68%。其中,内资企业(非私营)48089户、注册资本11126.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0%、54.32%,环比分别增长0.73%、2.50%;私营企业352448户、注册资本1597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71%、80.05%,环比分别增长1.55%、4.69%;个体工商户1519120户、注册资本94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6%、35.23%,环比分别增长1.17%、2.22%;农民专业合作社33752户、注册资本56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5%、36.18%,环比分别增长3.11%、3.71%;外商投资企业(含台、港、澳投资企业)1578户、注册资本67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30.03%,环比分别增长-5.62%、1.57%。
市场活力的全面激发,是全省工商系统多年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体现。
行政审批做“减法”
长期以来,贵州省工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每年开展一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对无法律依据及不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审批事项,该废止的废止、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努力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从2014年10月开始,先后指导毕节市、铜仁市、贵安新区等地开展“三证合一”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一照一码”改革积累了经验。同时,完成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审批流程优化、跨部门信息数据共享、登记业务培训等工作,代省政府起草《关于启动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确保了2015年10月1日贵州与全国同步实施此项改革。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5.21万张。
继续深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注册资本登记认缴制、年检改年报、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从2014年3月1日至去年底,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62.74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13%、64.27%;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934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22户。
扎实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从2014年10月实行“先照后证”改革至去年底,全省累计登记“先照后证”市场主体14.51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635.68亿元,按“先照后证”方式登记的市场主体占同期新设立总数的37.34%。
积极开展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工作部署和技术规范要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和政务服务建设全程电子化。去年11月23日,颁发了全省首批电子营业执照。
深化完善“3个15万元”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一个体系”(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信用体系)、“两个机制”(打捆贷款机制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去年,全省共扶持发展微型企业20020户,注册资本(实际货币投资)26.14亿元,带动就业10.63万人;全年新增贷款15.33亿元,比2014年增加15.47%。贵州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工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切实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从2008年起,创立“三通”服务机制(材料齐备、符合法定形式的,即时畅通;要件具备、不违反法律法规、可以补正的,适时变通;材料不具备、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及时沟通);从2005年起,在全省推行“一审一核”审批方式,把过去需4个环节以上的审批减为2个环节审批,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幅压缩了办事时限。在此基础上,2013年全面推行“审核合一”制(即受理、审查、核准、发照由1个窗口1人完成)。向全社会承诺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办理由法定的15-3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办结、年检和名称预先核准由法定的5-10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办结、广告经营许可证和固定印刷品广告审批办理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办结、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8个工作日办结,对外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60%以上。自2008年贵州省监察厅电子监察系统对省工商局办事大厅监控以来,该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无一例受到黄牌或红牌警示,在向公众承诺时限内按时办结率达100%、提前办结率达99%、当场办结率达80%以上。
有序兑现工商机关行政事业性“零”收费。从2004年起免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费;从2006年起每年免费认定一批“贵州省著名商标”;从2008年9月1日起全面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从2011年2月1日起全面取消营业执照副本费等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登记费、证照费,同年6月1日起全面取消信息化平台服务费;从2013年1月1日起免收所有企业的注册登记费……
据介绍,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已全面停收和免征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市场活力做“加法”
上午10点,在贵阳市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前来工商服务窗口办事的人不少,但每个人只需花约5分钟时间,就能办完相关手续。原来,贵阳经开区工商分局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和创业者,制作了一张张巴掌大的所需材料清单,这样虽然增加部门工作量,却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我们有这些‘小锦囊’,就不用来回跑冤枉路,节约了不少时间。”正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创业者洪辉说。
2015年5月14日,铜仁市首家集群注册托管企业“松桃龙井水晶产业集群托管有限公司”落户松桃,这标志着全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探索“集群注册登记”改革取得了突破。自国务院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该市工商局把“集群注册登记”作为一项重大创新举措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并明确松桃县作为推行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的试点。
据了解,企业集群注册是以一家公司为集群注册托管企业,允许多家民族特色手工、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企业将地址登记为托管公司的住所,组成一个企业集群,实现网上登记注册和登记注册信息公示的一种新型注册登记模式。托管公司主要负责为集群企业提供住所代理和其它商务代理服务;建立商务秘书制度,由商务秘书负责与集群企业、企业监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并配合政府部门对集群企业进行监管。
松桃龙井水晶产业集群托管有限公司成立后,实现了企业“零门槛”注册,相当于全县水晶企业有了一个“集体户口”,为当地水晶产业发展带来很多便利,聚集效应逐渐释放。一是集群注册登记突破传统的“一址一照”限制,实现了“一址多照”,可降低水晶加工业的准入成本;二是对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而言,无须租赁办公场所即能申办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了办照“零门槛”;三是有利于推动水晶加工行业抱团发展。
“作为注册载体,托管企业不仅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地址托管、送达法律文书、代理记账、代理申报工商登记年检、代理报税等商务秘书服务,还能整合入驻企业的丰富资源,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咨询,为零散的水晶加工业开辟了抱团发展的新路子。”铜仁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工商局进一步优化工商机关市场监管和服务职能,有力推动了职能职责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五年来,该局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更新服务发展理念、创新服务发展方式、提升服务发展效能,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五个到位”,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间,贵州累计新设立市场主体113.7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13万亿元,全省市场主体户数年均增长19.84%、注册资本年均增长41.17%。牵头落实“3个15万元”优惠政策,四年累计扶持发展微型企业8.23万户,占新增私营企业24.3万户的33.88%;撬动社会资金104.03亿元,带动就业45.17万人;全省微型企业累计获得贷款支持44.74亿元,微型企业成为贵州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24万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97.23%;五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7件、“贵州著名商标”1202件,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08.33%、278.57%、166.25%。
改革“步伐”再提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为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发展,贵州省工商局将继续强化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认真落实窗口部门各项工作保障,确保改革后登记的高质量、高效率;继续做好新旧执照换发工作;完善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抓好改革跟踪评估工作,不断查找问题、完善措施;积极发挥牵头职能作用,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工作,推动相关部门改革,促进“一照一码”广泛应用。
二是继续深化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进一步清理企业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并严格按已公布的目录执行;依托贵州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积极推行“双告知”工作机制。
三是继续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登记流程,积极开展简易注销试点,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试行简易注销程序;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积极扩大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在网上办事大厅基础上,推动工商登记电子化进程。
四是继续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积极配合贵州省经信委等有关单位,落实好“3个15万元”优惠政策;扎实推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在推动微型企业提升发展上下功夫;重点围绕县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更注重抓好微型企业的后续帮扶工作。
2015年10月1日,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5.21万张。(卜 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