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25期 本期1938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3-24

  智慧城市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市。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涵盖中国制造2025、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箅等,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应对下行压力和推进“互联网+”战略的突出亮点。为此,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建省委通过提案建议:

打造“智慧贵州”加快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本报记者 顾 怡

  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建省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贵州”的建议》的提案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据了解,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做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指出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贵州加快智慧城市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慧贵州”战略,打造我省实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

  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示范基地,大数据产业成为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省委、省政府着力进行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七朵云”工程建设,为我省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推动“智慧贵州”建设指明了方向。

  深入调研摸清底数

  民建省委适时的提出这一提案,也希望在贵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献计出力,在调研中民建贵州省委了解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面对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不平衡,“智慧”引领不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接近300个,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元。我省铜仁市、六盘水市、贵阳市乌当区、遵义市(含仁怀、湄潭)、毕节市、凯里市等8个城市获国家批准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占试点城市的2.7%。我省试点城市从信息基础设施强化建设较为薄弱,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尚未成型。

  电子商务发展未形成规模,示范带动需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各种扶持措施的出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国53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我省只有贵阳一个试点。2014年有关数据显示,贵阳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为23,排名43位。发展规模小,物流业滞后,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信息平台建设薄弱等是困扰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

  城市电子政务发展尚需加力。我省电子政务发展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平均值(34.6)与全国36个主要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平均值(52.71)差距较大,经济基础、信息产业基础、人力资源不足等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智慧化城市管理能力较弱。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流动人口增强和物流系统的扩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产业、智慧服务等建设薄弱,资源紧缺。

  认真分析寻找对策

  为促进我省城市发展,加快“智慧贵州”建设,实现同步小康,民建省委建议第一是实施“智慧贵州”战略,做好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我省城市化发展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省应实施“智慧贵州”战略,制定我省加快智慧城市发展实施意见,科学谋化城市“成长座标”,聚焦“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争取我省有更多城市进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在我省有规划地打造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是依法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为抢抓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机遇,我省应制定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相关法律条例,依法推进大数据发展应用,为我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供法制保障,促进我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竞争力,以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第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创造我省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发展优势的科学选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的目标,我省应抢抓这一利好政策机遇,充分运用“7+N”云工程建设,围绕我省发展山地生态高效农业与旅游优势,依靠大数据、大健康产业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群,促进“智慧贵州“建设。

  第四是营造智慧环境,加强信息产业基础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建在“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基础之上,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我省应加大智慧城市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各地应加大智慧城市创建的投入,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推动大数据发展运用,提高电子政务能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智慧化管理,增加城市发展红利,真正使智慧城市发挥“火车头”作用,促进我省实现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