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3期 本期192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3-09

媒体看展演季 ——一道靓丽的贵州文化新景观

□赵红微

  品《春香传》、《西厢记》、《黔人端棻》的悠悠韵味,赏《天鹅湖》、《胡桃夹子》、《世界之舞》的典雅高贵;在《盐道》的乌江号子中回肠荡气,又沉醉于《嘎老》的天籁和声;为《红色传奇》的英勇动容,更震撼于《图云关》颂扬的不屈民族魂……自去年12月中旬,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走基层·送欢乐——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季”启动以来,历时两月,来自国内外的24部、62场大型舞台精品剧目,在元旦、春节期间精彩上演,形成一道靓丽的贵州文化新景观。

  圣彼得堡国家芭蕾舞团《天鹅湖》搭建文化惠民服务平台记者在主办方了解到,此项活动以党政购买服务为推动,企业市场运作为支撑,探索搭建公益性、常态化、高品位的文化惠民服务平台。期间,综合考虑地域平衡、剧目特点、场馆条件、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配置场次,引进国外省外精品剧目在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进行集中展演,实施低票价惠民商业演出;组织省内优秀剧目进行异地交流展演,实施零票价公益性演出。活动努力将公益服务与市场运营结合,将服务群众与培养观众有机整合,将文艺演出与文化交流科学配合,希望促使更多群众走进艺术殿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形成多方受益、共羸发展的良好态势。活动得到各界的积极响应,贵州文化演艺集团作为承办单位以项目管理制,突破行业、系统、单位和地区限制,高效完成60余台优质剧目的选定和落实以及各项执行操作;以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和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为代表的名家名角,亲自登台承担了大量的展演任务,以最好的状态、最佳的艺术呈现,让观众领略舞台艺术的魅力。

  贵州京剧院侯丹梅《铁弓缘》精品剧目受到观众青睐自展演季启动两个月来,来自国内外的24部、62场大型舞台精品剧目,在元旦、春节期间轮番上演,精彩纷呈,让贵州广大群众欢度了一次艺术味十足的“两节”。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作为该展演季首秀剧目,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剧《春香传》、《西厢记》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剧场精彩上演,紧接着,我省侗族音乐剧《嘎老》、《黔人端棻》、《盐道》等精品剧目相继走进凯里、兴义、遵义等地区。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出,在省内各地舞台绽放光彩,引起了观众同样热烈的反响。1月13日,贵州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带着《经典折子戏专场》走进福泉,表演了《铁弓缘·茶馆》、《天女散花》、《十八罗汉斗悟空》3段折子戏。演员们投入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席上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贵州京剧院的表演太精彩了,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特别是还欣赏到著名艺术家表演的《铁弓缘》选段,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让我们大饱眼福,感谢艺术家们深入基层演出,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这样好的文化福利。”当地某机关退休干部、票友林女士兴奋地说。结束了福泉的演出,贵州京剧院又赶赴兴义、兴仁等地,将展演季中的新编京剧《黔人端棻》、《经典折子戏专场》等精品剧目奉献给更多观众。1月14号晚,贵州省花灯剧院创作的花灯剧《盐道》走进遵义,在汇川艺术中心隆重上演,优美的唱腔、感人的剧情、深深打动了观众。“这部剧不仅展示出花灯的魅力,也呈现出厚重的乌江文化,增添了我们对母亲河的了解与情感。感谢这个活动,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欣赏到这么优秀的剧目。”几位观众看完该剧后激动地说。2月24日,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带着精心编排的节目走进贞丰,为当地各行各业的2000余名观众奉上了一场包含歌舞、杂技、魔术、戏剧和小品等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演出。“很感谢文艺工作者在寒冷的天气将欢乐送到基层,现场看演出和在电视上看的感觉大不一样,太精彩了!”几位环卫工人高兴地说。据初步统计,展演季直接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低票价、零票价惠民,吸引了很多观众入场。一些平日里很少有机会步入剧场的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也成为特邀对象。活动还有针对性地组织文艺工作者观摩研讨,使展演季也成为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学习、提升的平台。特别是引进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越剧《春香传》、《西厢记》等国际国内顶级艺术盛宴,在省城激发起阵阵舞台艺术热潮,几度出现“一票难求”的热烈场面,显示了精品演出对于文化消费的培养和拉动作用。

  精彩演出深深吸引了台下观众演员“演起来”才能焕发活力展演季中,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让积极带团参加演出的我省两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和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深有感触:“但凡谢幕之后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去,我们心里便分外酸楚,意识到我们亏欠观众太多,艺术离不开人民,我们的根就在老百姓当中。今后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我们就必须多演、演好、演活,把舞台真正搭建在观众的欢声笑语中。”省歌舞剧院演员章靓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能给老百姓带来欢乐,又能让我们近距离与观众交流,他们的掌声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而对于演员来说,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展示和锻炼。”。在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总经理罗舒看来,此次展演季之所以能如此之火,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财政加大投入,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等要素,在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高效聚集、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如今,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已不能局限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转企改制院团也须‘演起来’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于舞台艺术而言,其生命力在于常演常新,于文艺院团而言,在演出中才能锻炼艺术人才、在演出中才能培育市场观众。演出是院团凝聚队伍、激发活力的核心工作。”罗舒说。

  省花灯剧院邵志庆音乐会献唱贵州民歌《巧梳妆》据悉,此次展演季虽落下帷幕,但其带来的推动作用和社会影响还在延续。目前,省内各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谋划、推动各类主题艺术节、演出季等活动,以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更强的主旋律、好声音、正能量文艺供给,不断扩大文艺惠民、文艺利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将推动“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季”常态化举办:今年,省内多家文艺院团在计划、安排年度“三下乡”等公益性演出场次时,主动把大戏大剧、大型音乐会等纳入演出场次,下一步,将不断创新“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季”的外延和内涵,把活动固化为我省一年一度的艺术盛筵,打造成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此外,继续推动高品质舞台剧目的创作和储备,不断打磨、修改、提升各剧目的艺术品质,适时立项优秀题材作品的生产和创作,努力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