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政协职能 彰显政协特色 体现政协作为
铜仁市政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婷婷)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带着责任、带着真情,沉下身子抓落实,把助推脱贫攻坚的文章写在黔东大地上,落实到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的具体行动中”。在2月26日召开的全市政协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助推脱贫攻坚动员会上,铜仁市政协主席陈康向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发出了动员令。
为全面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方略和我省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决策部署,积极响应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关于推进扶贫战略行动的倡议,铜仁市政协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研究出台《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积极谋划在全市政协开展以抓协商、抓监督、抓调研,市级领导包乡、县级领导包村、其他干部包户,联线连心室、联系贫困户、联动办实事为主要内容的“三抓三包三联”,组织全市政协和广大委员积极行动起来,同心协力书写助推脱贫攻坚新篇章。
人民政协助推脱贫攻坚,就要立足政协职能,彰显政协特色,体现政协作为。市政协通过务实高效开展“三抓”,找出贫困难题,为脱贫建言献策——
一是围绕凝聚工作合力抓协商,运用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网络微信协商、电视访谈协商等平台,紧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重要关键环节开展协商,为脱贫攻坚凝聚共识、增强合力。二是围绕推动工作落实抓监督,综合运用视察、民主评议、提案、委派监督小组等方式,对精准脱贫工作和重要民生工程开展情况进行民主监督,促进全市脱贫攻坚提升实效和相关部门转变作风。三是围绕破解工作难题抓调研,聚集“五个一批”等工作中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实事求是向党委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让机关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冲锋在前,带着责任,带着真情,实实在在沉到贫困群众中去,市政协对机关干部“三包”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市级领导包乡。每年走访和蹲点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重点是帮助理清工作思路,督促工作落实,制定帮扶措施,解决脱贫难题。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招工帮村、资金扶村等各种形式,努力带强一批产业、带动一批项目、带活一批市场、带建一批基础设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组织活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二是县级领导包村。每年走访和蹲点时间累计不少于10天,重点是帮助解释惠民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致富信心、激发创业干劲。针对重点家庭、重点人群,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协调争取资金和项目,带动群众发展。三是其他干部包户。结合党建扶贫帮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系帮扶、党支部联建帮扶、智力支边联系帮扶等定点帮扶平台,明确“一对一”帮扶对象,鼓励大家走出去、沉下去,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实事。
政协的人脉优势、智力优势和渠道优势都源于委员。为了让全市1900多名政协委员迅速行动起来,市政协决定组织开展以“联线连心室、联系贫困户、联动办实事”为主题的“三联”活动,为委员深接地气,投身脱贫攻坚大业搭建平台——
一是每位委员联线一个村干群连心室。每年走访干群连心室不少于2次,向群众公开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困难,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合理诉求。二是每位委员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从智力培训、扶持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入手,倾情开展“造血式”帮扶,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联系帮扶不脱钩。三是广大委员联合联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通过众人联合联动、界别联合联动、市县联合联动等方式,合力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送科技、送法律、送文化、送医疗、送农资等,或通过兴办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