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作度“隆冬”
织金多措并举破解煤炭销售难题
本报讯(周 炎炎 )织金县号称“西南煤海”,但近年来,煤炭市场疲软,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空间小,“亏本运营”成了织金县煤矿企业的代名词。为此,织金县采取多种措施,政企联动,帮助煤炭企业减负脱困,破题煤炭销售的“隆冬”。
出台政策找支撑。出台《织金县2015年煤炭市外销售奖励办法》、《织金县关于鼓励银行对全县民营煤矿企业贷款进行奖励的通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归还方案》文件,鼓励煤炭企业外销,加强银企合作,增加煤炭外销量,促进煤炭生产,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举办会议搭平台。2015年5月23日,该县举办了织金县首届煤炭推介会,邀请县内外34家用煤企业与县内36家产煤企业面对面,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人大、政协联系领导亲自到场推介,让县内煤矿企业更加了解市场需求,搭建供需平台,推动煤炭外销。会上共有8家企业签订供需合作协议,签约量达月供应2万吨,为织金煤炭产业走出困境开辟了新道。
建设平台破瓶颈。由企业投资12亿元,建立集生产、销售、信息一体化的煤炭交易中心,负责指导煤矿、煤炭经营企业组织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做到统一销售、统一市场、统一供应、统一结算、统一运输,最大限度拓宽煤炭销售市场,推进大型煤炭销售信息化平台建设,破除煤炭销售各自为政的局面。
强化服务拓市场。充分利用的交通优势,加大与铁路部门的协调力度,通过降低综合服务费、对运费采取量价挂钩梯次收费等措施,缩短运距,为煤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加大对电煤供应、重点企业用煤及民用煤供应的协调力度,确保周边重点工业企业用煤需求。同时,将县内各煤炭企业纳入“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服务对象,梳理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落实帮扶责任和帮扶措施,由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回访各用煤大户,进一步拓宽煤炭市场。
通过练内功、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使得该县大部分生产矿井能正常生产,7个建设矿井即将建成。截至2015年12月底,该县共完成外销煤炭903.8万吨,其中市内销售,204.82万吨,市外销售698.98万吨,煤炭销售量逐月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