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7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24

咬住底线不放松

——平塘县政协开展生态系列专题协商纪实

□毛启军 李天华 韦毓璋

  全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项目在平塘,全国最有名的天坑群在平塘,天下最深奥的亿万年天书“救星石”在平塘,为平塘构造了世人瞩目的独特“三天”奇观,是贵州打造南部喀斯特生态和天文科普旅游结合核心区,让“天文科普游”成为引领贵州生态旅游走向世界的排头兵。

  平塘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片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县,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的任务特别艰巨。自2012年县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县政协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牢牢抓住守住山里、水里、地里、景里“四条”生态底线的核心要义,不间断地开展视察调研和专题协商。

  抓住“山里”的问题协商

  平塘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地表崎岖,石漠化严重,林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治理修复难度大。县政协有针对性开展视察和调研,形成《关于加强平塘县林业生态建设的建议案》,提出“制定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深化林业生态管理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保护”等对策建议。县委书记臧侃批示“建议转县林业局学习参考,拟定关于加强平塘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意见,报县委审定。”县政协紧接着对县林业局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对县政府交办的4件生态林业方面的委员提案,跟踪开展提案办理协商,不断为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加油鼓劲。县政府为此成立林业生态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塘县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2014—2020年)》,使全县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实现了规划引领。

  抓住“水里”的问题协商

  平舟河、苗二河、平里河、六硐河等众多河流,孕育了平塘县秀丽的田园和山水风光,“玉水金盆”和“凯酉凯口好田庄,平舟六硐好姑娘”,自古成为外界认知平塘的地理标志。但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生活等造成的垃圾和污染,也不断威胁着水体生态环境。针对于此,县政协连续两年开展专题视察和调研,对水体生态保护问题、重点水利灌区运行问题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形成了视察和调研报告。江玉英、雷远方等19名委员还特别针对河道污染问题,联名提交《关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建议》的提案。通过县政协专题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的推动,县水务局制定沿河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划定水源涵养林地保护区,加大了水域污染整治力度,确保了山更青、水更蓝、环境更美。以甲茶、掌布地质景观和山水风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14年,接待游客达5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32亿元,同比增长22.9%。

  抓住“地里”的问题协商

  8年时间,平塘县茶园面积由7000亩增加到9.8万多亩,逐步形成了以大塘镇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通州、克度、掌布、塘边、牙舟等镇乡形成了茶叶产业经济带。其中,大塘镇茶园面积达7.77万亩,80%的农户吃上“茶叶饭”,走上种茶增收脱贫的路子,县政协也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例如,县政协围绕发展生态农业提交《关于平塘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全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视察报告》和进行专题协商建言,积极为县委作出“以大塘为龙头,发展茶、菜、羊山地特色农业,建好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决策。到去年末,全县发展绿色蔬菜21万多亩,发展圈养山羊13.5万多只。其中,集养殖、销售、品种选育、草坡改良、饲料加工、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平塘县丰盛种羊基地,被农业部授予“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称号。

  抓住“景里”的问题协商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就地取材的规模开发项目也在陆续落地开工建设。为了防止这些项目开发蔓延蚕食生态旅游风景资源,县政协主动作为,组织委员视察和调研,提交《全县旅游景区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和《关于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坚持招商要选商,走生态经济之路”等建议。县委书记臧侃批示要求县旅游发展委“将县政协的有关意见建议融入县旅游发展工作意见中”。按县委要求,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晓昀还率分管副县长及县林业局、环保局、国土局、风景处和平舟镇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县政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建设专题协商会,与政协委员面对面的交流协商。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了“细化红线区内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等相关指导意见,县政府明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