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1871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20

酒市疲软,如何突围?贵州酒业正构建新共识:

搞“活”黔酒需更开放更包容

□杜 涛

  10月29日至31日,2015第93届全国秋季糖酒商品交易会(下称“糖酒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展会期间,数位参展的贵州酒企代表均表示,深感今年酒市竞争更严峻,在国家宏观政策继续影响白酒并推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他们倍感生存压力。

  据了解,此次参会企业推出的高端酒明显少于往年,且开发了不少中低端系列酒。“这看似积极顺应市场变化之举,但中低端酒尚未真正成为酒企的出路,其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市场效益还难以体现。”一位白酒业界人士表示。

  该人士称,在贵州酒企集中的白酒重点产区,同质化竞争、恶性价格战现象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即便白酒交易未停止,酒市也不能真正活跃起来,贵州酒业只会因内耗自损实力,这将是黔酒生存发展的“硬伤”。

  在眼下疲软的白酒产业调整期,如何才能真正搞“活”酒市?如何挽救集聚在白酒产区、面临生存危机的酒企,让他们恢复生机活力?

  贵州省酒类博览事务局副局长刘寄萍认为,贵州酒企应主动利用电商、互联网调整传统销售渠道,只有打通流通通道,才能让黔酒走向全国。为搞“活”酒市,贵州省政府帮助酒类企业打通全球贸易通道,省商务厅等部门积极组织酒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知名酒展,鼓励酒企“抱团成长、集中展示”;与我国驻各国使馆经参处联系,为贵州酒企牵线搭桥,对参与国际展会和贸易的酒企还给予一定的市场开拓资金。

  一些实力型的贵州酒企,已意识到融入全球酒类流通大市场对搞“活”黔酒非常重要。近年来,贵州茅台收购了位于法国葡萄酒核心产区的世界知名酒庄——海玛酒庄,金沙回沙收购了澳大利亚酒庄。

  “搞‘活’贵州酒市,既要鼓励‘走出去’,还要积极‘请进来’。”刘寄萍介绍说,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是在全球酒类行业里专业程度较高的博览会,为促进全球酒业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州酒业在这个平台上与国际酒业的交流也得以深化。

  今年贵州“酒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评酒专家品评贵州酱香酒后一致认为,过去因国际市场宣传和开拓不够,他们对贵州酱香酒的了解很少;但优质酱香酒幽雅的香味、回味悠长的特点,必将获国际市场接受、认可。

  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呼吁,在眼下这个特殊时期,搞“活”酒业是首要问题。因此,仁怀酒业不能一直挤在产区内内耗,要大胆走出去、直接到省外市场成立白酒公司,采取“在仁怀酱香酒主产区生产酱香酒、在白酒消费区包装和销售”的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恶性价格战。

  “这种方式表面上看地方税收会有流失,但在酒企面临生存危机的非常时期,让酒市‘活’起来才是搞‘活’酒业的关键。”为此,吕玉华还呼吁全国白酒经销商到仁怀招商,参与这种可搞“活”酒市的运作模式。为帮助仁怀酒企走出去,仁怀酒协已组织数次“酱香中国行”活动,远赴东北及华北、华中、华南等地推介酱香酒、普及酱香酒常识。

  “更开放、更包容的观念,还可促进贵州酒企之间有效合作、共同发展。”前述业界人士说。此次“糖酒会”上,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叶强宣布与贵州古坛酒业合作开发的茅台葡萄酒皇城庄园系列酒正式上市,似乎佐证了这一观点。

  据介绍,这是茅台葡萄酒与仁怀地方白酒生产企业首次牵手,该合作模式可让茅台系列葡萄酒在古坛酒业的“递增+数据营销”模式牵引下,找到新的市场突破点。

  贵州古坛酒业董事长熊宏飞体会到,创新才能搞“活”酒市、为企业找到生存的出路。利用互联网平台,古坛酒业从2014年开始施行“递增+”数据营销模式,很快在全国开设80余家公司直营的分支机构。在酒市疲软的大背景下,创新营销模式让古坛酒业逆势而上,成为今年酱香酒行业的亮点。

  一年一度的贵州国际“酒博会”,使贵州酒业与全球酒业的交流得以深化。

(本报记者 田锦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