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严以用权 确保同步小康
——对国家级贫困县紫云自治县扶贫攻坚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陈海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我理解,这是新时期对严以用权的最透彻的解释和最根本的要求。严以用权,就是要严格区分公私界限,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以权谋私,拒绝各种特权;就是要严格按法办事、严守规则和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严格接受人民监督,时刻听取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就是要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位于麻山深处的紫云自治县,是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历史上一直是安顺市最困难的县、也是全省最困难的县之一。1980年我曾经第一次到紫云自治县自治调研,1997年到安顺工作后去基层调研的第一站是紫云自治县,2008年调离安顺时最后一站也是紫云自治县。最近,为了解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精神的情况,我又专程到了紫云自治县。沿着新近开通的惠水到兴仁高速公路,一个半小时就到了紫云县城,这同过去几乎需要一整天时间赶路相比真是今非昔比,省委、省政府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举措给贫困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再次走进紫云自治县的农村和城市,见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由联想到全省扶贫攻坚迈出的新步子、走出的新路子、展示的新样子,令人更加坚定了实现全面同步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据了解,十二五规划期的2011年到2014年,紫云自治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3.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6.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2.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3.3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9.96%,城镇化率从15.42%提升到38.33%;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2013年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14年又提高6.6个百分点,达到79.8%,今年有望达到85%左右。今年1至9月,全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农业增加值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2%;城镇新增就业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继续保持着良好势头。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城乡社会和谐稳定,里里外外透射出蓬勃生机。
紫云自治县这些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争取各方面关心支持,胸有群众、严以用权,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新路。在具体工作中比较突出的有:
1、县委团结带领县级领导班子一条心、一股劲、一起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虽然县委书记、县长因工作需要屡经组织调整变动,但全县多年来形成的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基本思路没有进行大的调整,而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大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从维护紫云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盯住目标不放松、持续深入不折腾、强化推动不停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抓、甩开膀子往前走,保持了内生动力不断生成、各方合力不断凝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总体持续稳定的基础上使良好的发展势头得到惯性加速,路子越走越实、越走越宽、越走越好,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2、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艰苦奋斗、努力跨越。紫云自治县的条件差、困难多,但紫云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迎难而上、干事创业的信念,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积极进取,抓住了国家和全省形成的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县里运用好国家对县乡道路改造给予补贴的政策,自筹资金1.5亿元改造了中心区域40公里的主要干道,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在全市各县中率先建设了规范的城市道路,园林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现代商业设施建设等已形成规模,城市化初现形象;国家级格凸河风景区环境建设明显提升,国际性活动常年不断;紫云民族高级中学去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就实现了全面开课,在校生达到5千多人,明年将达到7千人,创造了“紫云速度”。
3、埋头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从2013年开始,全县就着手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准确摸清贫困底数,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一是建立信息档案,逐村逐户进行信息录入、登记造册、建档立卡;二是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因村因户制定帮扶措施;三是实施动态监测,对贫困户进行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通过综合施策,2014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1万人,今年和今后几年将每年继续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到2019年,确保使现行标准下、没有特殊致贫原因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保障兜底。
4、建立责任制、增强责任感。一是确定了“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规则,提高驻村帮扶实效;二是建立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机制,使帮扶措施落实到人;三是采取县、乡、村和贫困农户共同评议的办法,对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和有关部门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管理。
5、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紫云自治县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分为农业农村和扶贫、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旅游产业及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4大块,分别建立了4个工作指挥部,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及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参加相应的工作指挥部,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形成了整合资源集中用权、加强协调规范用权、突出重点有效用权、督察反馈监督用权的工作格局,极大提升了行政效率,掌握了统筹全局的主动权。
6、抓特扶优突弱,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发展能力。一是以抓好特色产品、扶持优势产业、突破薄弱环节为重点,制订了“一园、两带、四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成功打造出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园区、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生态茶业示范园区、紫葡萄山地特色示范园区等4个省级产业示范园区;二是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积极发展100个扶贫龙头企业、1千个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1万户贫困农户参与创业,已有2.7万贫困户、10万贫困人口受益。几家生态蔬菜公司带动的农户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直接进入了小康生活;三是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些工作使针对单家独户的扶贫融入了区域发展整体提升,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内在支撑
7、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注重解决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做到干事有舞台;注重加强基层干部素质培训,做到干事有能力;注重做好基层干部的表彰工作,做到干好有希望;注重增加与基层干部的思想感情交流,做到干事有劲头;注重解决基层干部的补贴、生活待遇,做到生活有保障。基层干部心情舒畅,干事创业更加努力。
8、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开展“群众评党员、党员改思想,党员评支部、支部改服务,支部评党委、党委改作风的‘三评三改’”活动,推广“夜宿在乡镇、夜访进村寨、夜谈入农户、夜巡全覆盖的‘四夜’”工作制,探索“听民意‘找事’,开大会‘定事’,卯足劲‘干事’的‘三事’”工作法,大力整治“‘走读风’、‘赌博风’、‘衙门风’、‘慵懒风’”等问题,各级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激情明显提振,执行力落实力明显提升,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全面推动了紫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观察紫云这样基础条件差、发展困难多、脱贫任务重的极贫县在各方面关心支持下提速发展、加快发展的历史性变化,可以体会到,正如敏尔书记所指出的,我省扶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在开始全面加速和提升,新的基础已经形成、新的序幕正在拉开、新的任务更加繁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有必要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切实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各地开展创造性工作,顺势而为、强力推动,使政府作用和行政权力在促进“两加一推”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党和国家要把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贵州工作的重大任务,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加强学习,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履职尽责,坚持严以用权,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确保早日精准脱贫,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贵州中国梦必将如期实现。
(作者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