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67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13

  在国内石油市场相对垄断经营的大环境下,民营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都是在夹缝中求成长,光汇石油与薛光林也不例外。而这名福布斯榜单上的富豪,在这个“玻璃门”领域如何累积财富、又怎么成为石油大亨,薛光林的故事显然充满传奇色彩。

薛光林:大众储油“梦想国”

□陈 植

  201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光汇石油集团董事局主席薛光林以190.5亿元的身家,位列富豪榜第51位。

  “坦白说,我对此关注不多。”薛光林向媒体坦言。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实现自己储油惠民、大众储油的梦想。

  为实现这个梦想,近期光汇石油成立全资电商子公司——光汇云油,以“互联网+金融+能源”的业务模式,让众多用油企业、数亿车主自主选择“买油—储油—用油”的价格与时间,在低价买油储油节省用油成本之时,还能高价卖出获得投资回报。

  “我已为此投入近10亿元,希望光汇云油明年初上线,3—5年后迅速占领中国成品油、燃料油的陆地、海上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实现超万亿元收入,并将业务范畴拓展到全球。”薛光林毫不掩饰他对这个能源金融电商平台的期望。

  有业内人士调侃说,这或许是薛光林的一次豪赌。

  “不能说是豪赌,我觉得更像是寻宝。”薛光林回应说。在他看来,相比藏金于民,大众储油、藏油于民更像是一块未挖掘的宝藏。

  他算过一笔账:今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1.4亿辆,相应的成品油消费量达4.28亿吨,这将是一个4万多亿元的庞大消费市场。若光汇云油业务模式能帮数亿车主实现低价购油—储油—加油,进一步降低用油成本,则其超万亿元收入目标绝非奢望。

  只是,理想可以丰满,现实往往骨感。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电商”本身是一个烧钱行业,薛光林大手笔投入能否换回理想的市场效果,还是未知数。更重要的是,这种业务模式会撬动现行国内成品油销售体系的“奶酪”,相关既得利益者是否出招“反击”,也难以捉摸。

  “我觉得,虽然油价持续下跌并低位运行,但低于开采成本的油价肯定不可持续,现阶段正是推出光汇云油的好时机。国内成品油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已是新常态,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将是必然趋势。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顺应时代潮流,为国为民做点事。“薛光林坦言。

  “夹缝中成长”的石油大亨

  在国内石油市场相对垄断经营的大环境下,民营石油公司的发展壮大,都是在夹缝中求成长。光汇石油与薛光林也不例外。

  1993年,薛光林开始涉足石油贸易领域,在广东周边做起油品销售生意,并逐步建立一整套油品采购供应渠道,拓展境内外成品油贸易。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能源集团重组,着手搭建油品分销与加油站网络,令不少民营石油公司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不得不退出市场。所幸的是,光汇石油活了下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薛光林抓住机会与大型石油国企开展合作。当时,中石油进入华南搭建油品分销网络,发现只有光汇石油在深圳的油库可合作,于是光汇石油的仓储油库和码头,很快成为中石油及中外企业石油供应的中转库。

  “我租给他们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薛光林表示。

  见证行业洗牌,使薛光林意识到业务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2002年—2008年期间,光汇石油先后获得成品油批发经营权、设立成品油公共保税仓等资格,并涉足海外供油业务。到2010年,光汇石油已成为国内第二大燃料油进口及供货商。

  “其实,光汇石油的黄金发展期,是在赴港上市后。”薛光林说。

  2008年,光汇石油通过将海上免税供油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先来国际,实现赴港买壳上市。得益于上市融到的资金,其开始涉足利润丰厚的上游油气开采生产领域。

  目前,光汇石油与中石油在新疆地区合作开采两个油气田,年产天然气近20亿立方米,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为数亿美元。

  “在大型石油企业眼里,这类中小型油气田显得相对渺小;但对我们而言,这却是不错的投资标的。”薛光林直言,光汇石油会选择与大型石油企业合作,自己出资金、油企提供勘探开采技术支持,彼此约定合理的项目股权与利润分配比例,以实现双赢。

  令他没想到的是,随着2008年—2011年油价持续大涨,自己突然成了新的石油大亨。

  2011年,薛光林首次跻身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单,以28亿美元身家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并列第19位。之后,在福布斯每年公布的大陆富豪榜单里,都有他的身影。

  “我对此关注不多。”薛光林说。当时他满脑子思考的,是如何壮大自己的石油业务版图,努力摆脱“夹缝中求成长”的困局。为此,他一面斥资10多亿美金收购10余条油轮,打造庞大的远洋油品运输船队,成为新加坡第二大海上燃油供货商;一面趁着近年油价回落,于2014年下旬以10.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亿元)巨资,收购美国公司Anadarko旗下的中国渤海湾油田项目。

  不过,这些大手笔投资并购,未能让光汇石油安然“躲过”油价大跌风波——随着油价自2011年历史最高点大跌约60%,光汇石油市值在过去3年缩水约30%。

  “仔细想想,觉得自己挺委屈。”薛光林表示,其实在油价下跌期间,光汇石油的业绩并不差——他在新疆地区油气田开采的天然气平均成本价为0.5—0.6元/立方米,相比当前天然气市场价格1.4元/立方米还有不小的利润空间;海上油田所对应的石油开采成本为30—40美元/桶,较当前油价(近50美元/桶)仍有开采利润可赚。

  光汇石油2014年—2015年最新财报(时间周期为2014.7—2015.6)显示,其每股收益达0.16港元,同比增长128.57%。

  然而,这依然难以改变资本市场对石油类上市公司的悲观投资情绪——基于油价长期低迷导致开采亏损(当前全球平均石油开采成本仍为50—60美元/桶),多家国际投行调低了这类公司的估值。

  “既然难以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薛光林说。

  布局“互联网+金融+石油”

  他所说的“改变自己”,就是光汇云油与“互联网+金融+石油”模式的诞生。

  在薛光林看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仍有很多痛点没解决,长期以来终端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成品油价格涨跌,缺乏低价买油—储油的交易工具对冲油价波动风险,以降低用油成本。同时,由于油品供应、销售、存储环节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油品批发商趁油品供应紧张时屯油待涨,令下游企业与车主往往陷入买不到油的尴尬。

  “如果光汇云油能解决这些痛点,它就拥有存在发展的意义。”薛光林表示。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光汇云油的诞生,更像是光汇石油在借助“互联网+”实现自我救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用油需求骤降,不少石油贸易商、开采商手里囤积大量石油库存难以消化,直接影响到自身财务利润。

  “这是一种误读。”薛光林解释说,目前光汇石油所开采的天然气与石油,都是直接卖给大型石油企业;且石油的用途相当广泛,不怕没有销路,“我们之所以推出光汇云油,除了实现藏油于民、大众储油的梦想,还有基于产业链延伸的考量”。

  光汇石油历经23年发展,已建立一整套油品开采、生产、运输、仓储、供油、油品贸易业务链。但他发现,这些业务布局侧重于强化石油的工业用途属性,反而忽略了石油的金融属性。在互联网时代,石油完全可通过基于O2O模式的线上现货买卖与线下储油提油配送,充分体现石油的货币功能与金融属性。

  “只有激发石油的金融投资功能,让大众可以低价买油—储油—用油,甚至低买高卖获得投资回报,才能将储油惠民、大众储油的梦想变成现实。”薛光林表示。

  为此,他将光汇云油的业务模式分成两块:一是针对企业的O2O、B2B产品储油通,海上供油业务;二是针对车主等个人消费者的C2B产品大众储油、云储油。而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给车主、用油企业提供低价买油—储油—提油服务的同时,还允许他们逢低抄底成品油待涨而沽,实现投资回报。

  有业内人士担心,其中可能存在光汇石油与投资者的对赌交易。

  “根本不存在对赌交易。”薛光林回应说。在光汇云油业务模式下,消费者是通过预付方式购油,光汇石油收到消费者预付订单后,会购买储备一定额度的成品油,作为储油提油与现货买卖的交割物;若消费者打算抛售套现,云油平台接到指令后会很快出售相应的成品油,将资金返给消费者。

  他并不否认,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成品油当成投资工具,购油压力将与日俱增。在极端情况下,不排除光汇石油必须从其他市场渠道高价购油,满足消费者庞大的投资、用油需求,会给自身带来购油价格波动风险。但光汇石油通过23年积累,已形成一整套中后台的贸易与风控保值体系和盈利模式,可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一是借助光汇石油成品油批发贸易丰厚资源,集合终端消费需求实行规模化采购,将成品油批发到零售的差价拓宽至10%—15%;二是通过期货市场锁定购油价格;三是充分发挥大型远洋油轮船队与油库储油能力,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比如光汇石油有多条30万吨油轮,可进一步降低石油运输成本——相比10万吨油轮,每吨油(1吨约7桶油)的运输成本将降低5—6美元甚至更多。

  “相比价格风险对冲,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光汇云油的业务布局和大众对新消费模式的良好体验。”薛光林表示,如果没有遍布全国的线下储油、制定油库提油、配送、加油站合作等配套服务,自己的大众储油梦想将难以“落地”。

  近年来,他已斥资数十亿元在舟山和大连建设超大油库,为的是把大众储油模式尽早推广到全国。与此对应,光汇石油近期发行最多6200万美元可转换债券,用于经营开支。

  有人曾劝薛光林“要三思而行”,毕竟互联网电商是烧钱的产业。光汇云油的“互联网+金融+石油”模式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薛光林坦言,目前光汇石油股东方都支持光汇云油业务——他们觉得,光汇石油与其守住传统石油产业链、等待油价反弹,不如充分发挥“现有石油产业链+互联网”的最大作用,主动创新求变换来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