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6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10

凝聚乡贤力量 共创美丽家园

——印江自治县运用统战思维推进乡村治理记事

□李汉华

  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运用统战思维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探索“村两委+乡贤”乡村治理模式,凝聚乡贤力量,引导乡贤同心同德,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统战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分析乡贤资源

  印江自治县坚持先行先试,组织一定比例的行政村村支“两委”,对户籍(原籍)在本村或在当地有姻亲关系的乡贤进行调研,摸清数量、分布、构成及联系方式,建立信息库。乡村两级通过QQ群、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定期发布利民惠民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社情民意等内容,向各类贤达人士传递家乡信息,加强与乡贤之间的沟通联系。本着奉献、自愿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报名的方式,印江自治县着力引导乡贤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动员他们积极捐资兴办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参与同步小康建设。同时,充分让他们到群众中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协调纠纷、化解矛盾,消除村里各种不稳定因素。

  通过各种形式联络走访乡贤游子,传递温暖、凝聚乡情,让他们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有效地激发了“乡贤”回乡参与建设的热情,愿意为家乡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切实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衔接,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如峨岭街道上槽村有各类贤达人士152人,其中132人愿意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中来,目前该乡贤参事会完成了全村1866人的入户精准摸底,将结合村情民意,帮扶村民发展产业,促农增收。

  建立乡贤机构

  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后,印江自治县在全县有针对性地扩大覆盖面,并以村为单位,建立乡贤组织。峨岭街道上槽村、合水镇合水村、缠溪镇两路口村针对矛盾纠纷多、贫富差距大、重大项目推进难和“三留人员”多等实际情况,采取访、听、看、问等方式,借助3个试点村贤达人士数量多、分布广、眼界宽、威望高的优势,率先建立了乡贤会。为使乡贤会更好地为民服务,在3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在各乡镇(街道)选择一定比例的村成立“村两委+乡贤”组织机构,配套建立《乡贤参事会章程》,明确乡贤会成员工作职责和参事方式,合理区分乡贤会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发挥其补位和辅助作用,与村民自治组织在公共决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形成有益补充。乡贤会接受群众监督和乡镇人民政府业务指导,并由民政部门批准建立。目前,已有34个行政村成立了乡贤会。

  “村两委+乡贤会”借助贤达人士人熟、地熟的优势,发挥不同领域乡贤在服务本村公共事务决策、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督导和慈善公益等方面的作用,达到了邻里关系更和睦、民风更淳朴、尊老爱幼氛围更浓厚、爱心帮扶更给力的效果。如杉树镇对马村先锋组大学生代涛,暑假期间还特意到村委会,利用所学知识,与村支“两委”探讨村级发展。今年来,杉树镇对马村村支“两委”与“乡贤”一起化解矛盾纠纷3起,制止各类违规操办酒席4起,帮助贫困学子15名、资金8000余元。

  培育乡贤文化

  围绕发展大局,积极提供文化智囊服务,使乡贤文化资源真正为社会发展所用。印江自治县结合每年年底各村组织召开的村级年会,利用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之机,以听工作通报,议两委成绩;听来年计划,议发展思路;听党员承诺,议连心实事;听政策解读,议创业致富;听民情民生,议帮贫济困“五听五议”的方式,村“两委”在年会上晾晒当年工作实绩,宣传乡贤支持参与办理的民生实事,收集乡贤为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针对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村寨,选聘了一批法律、纪律、政策、道德“明白人”,经过一定的培训和考试,合格后颁发“明白人”证书,明确其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讲堂”,有效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缠溪镇两路口村今年以来通过乡贤会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达12起。

  印江强化统战思维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将“村两委+乡贤会”创新治理的统战思维新模式与村级年会、综治维稳、代办事务等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不断整合各行政村乡贤资源,促进不同领域乡贤“抱团”发展,产生了“集聚”效应,凸显了集聚资源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自治组织”能力。如朗溪镇三村村借助与昔蒲村地域相邻的地缘优势,通过两村乡贤的搭台共建,推行“强村带弱村”的模式,从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有效地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凝聚乡贤力量

  印江自治县以“同心同创·同步小康”“爱印江·建良言”“携手共创美丽家园”等为载体,以创建乡贤会示范点为重点,招贤纳士,整合资源,壮大“乡贤”队伍,密切村“两委”与“乡贤”的联络沟通,充分发挥其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朗溪镇河西村乡贤会还设立了关怀和慈善基金,定期对孤寡残及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乡贤自愿捐款达80万元。紫薇镇在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中,乡贤积极联系部门为群众安装电表、代办“雨露计划”、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等事项达900余件,群众“只需找一人,只进一道门”就能很快办好事。

  通过充分、有效发挥各领域乡贤在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的个体优势,不断引导乡贤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出资出力,加快了同步小康的进程。如杨柳镇竹林村村民杨波利用外出创业积累的资金,投入300余万元建立起了以养牛、种植刺梨为主的胜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近就地带动16名残疾人就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了周边30余户发展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