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5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0-22

大学生返乡创业扶贫记

□韦毓璋

  “因为家里太穷,近四十了还在打单身。今年初,是他为我担保贷款10万元,指导我学养鸡,到九月份已卖1000多只成品鸡,收入也近万元了。我得到他的帮扶,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蒙光均向笔者指着站在面前脸上挂着笑容的小个子青年人,感激地说。

  蒙光均的家住在平塘县摆茹镇新优村甲路寨。他感激的那位青年人,就是同一个寨子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陆正鑫。“我们布依山寨有个好风俗,就是户帮户、邻帮邻。过去,我们家里有什么大务小事,寨子里上下左右的邻居都热情帮忙,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大家要发展,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尽力帮助。”陆正鑫诚恳地说。

  平塘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陆正鑫的家也很穷。他考取贵州商学院会计系,全靠寨邻的帮帮补补,才顺利完成4年学业。毕业后,在贵阳一家橡胶厂做统计,后来到福建一家养殖场做管理。陆正鑫说:“因为父母年纪渐老,就回家来创业,好好照顾他们。开始,父母听我说回家来养鸡,很不理解,都说我枉自读大学,没出息。我妈还赌气说,你来家养鸡我就出去打工。我费了很多心思去感化她,但她心里还是带着个大大的疑问号。”

  “2008年,我用打工的积蓄在响水洞用自家的一亩林地建鸡棚,在林下放养‘响水土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遭遇罕见旱灾,到处发生火烧坡,我的养鸡场也被一阵大风刮成一片火海,烧了个精光,损失8万多元。小姨妹见我和爱人不甘心,支持3000块钱,我又重整旗鼓继续干。后来,我抓住平塘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信用工程建设的机遇,申请获得第一笔4万元的信用贷款,加上亲戚朋友借的几万元,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在农商银行的不断扶持下,累计获得40多万元的信用贷款,我顺势而上,向9户人家流转林地60亩,扩大规模养殖场,设计年养鸡10万羽,并向工商部门申办了平塘县正鑫生态养殖场,成了一家微型企业。”陆正鑫介绍着他的创业经历。

  “因为过去当地也有人办过养鸡场,养殖规模号称5000羽、1万羽甚至更大,但都是办了垮,垮了办,我知道前前后后垮台的就不下50家。所以,许多人也为我担心,甚至有人等着看笑话。”陆正鑫说。但他不是书呆子,为了办养殖场,他作过调研,认为过去很多人办养场是为了套政府项目资金,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实际上都在做投机取巧的发财梦,结果套倒自己,有的变成了光杆司令,有的两手空空如也。针对于此,陆正鑫提出的口号是:“想要钱,有本事到市场去拿!”凭着这股拼劲,他的养殖场年销售总收入不断上升至400万元,利润也相当可观。

  在贫困山区,大家都知道发展规模养鸡能赚钱,但由于一遇阴雨连绵天气,鸡就容易发生的感冒和球虫病,一般农户都缺乏养殖技术,不会预防,只有望“鸡”兴叹。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关,陆正鑫坚持平时上网自学,对疑难问题就向畜牧站和大专院校的专家请教。“黔南民族技术职业学院的周国慧老师,是我最得力的技术后盾。她热心对我提供技术指导,让我从中收益了很多很多。我就把跟她学到的技术教给养殖户,对他们进行智力扶贫。”陆正鑫深有体会地说。

  近两年,黔南、安顺、贵阳等地与陆正鑫建立成品鸡批量购销关系的商户就有60多家,成品鸡的年销售量已达8万多羽。因为他养的鸡白天“出门”,晚上归窝,原生态放养使鸡的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卖价自然要高一些,但市场销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他还在贵阳三桥建了中转站,由岳母、姨佬等管理,形成了“养殖场+农户+中转站+批发商”的产业链。现在,平塘、都匀、罗甸、独山等县(市)有陆正鑫长年供应鸡苗和作技术指导的养鸡大户100多家,每年供应鸡苗数十万只。

  陆正鑫通过免费提供食住举办培训班,上门作技术指导,供应鸡苗和回购成品鸡,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不仅帮助养殖户增收致富,逐渐发展壮大,而且每个养殖户至少带动两个以上劳动力就业,扶持贫困户增收脱贫。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本村刘仁立家发展林下养鸡,平均每月出售成品鸡上千羽,年收入10万元;石详燕家养鸭子,年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隔壁的罗甸县黄光超家投资80多万元,发展千亩林下养鸡,在奔小康的路上干得也很起劲。

  在走访中,笔者还发现,陆正鑫帮扶贫困户还有很多的良苦用心。他为贫困户蒙光均担保贷款后,帮蒙光均把鸡场建在他养殖场的附近。他说:“这样可以方便我随时为蒙光均做技术指导。”同时,对有养鸡意愿的贫困大学生也是“亲上加亲”。平湖镇白龙中心社区翁干村谭化宏,从上海师大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毕业返乡后,打算也做养殖业。去年初,陆正鑫欢迎他到养殖场来跟班学习两个星期,回去后就向农商银行贷款,流转林地12亩,创办平塘县白龙云水生态养殖场,当年卖成品鸡8万羽,纯收入5万元,不仅解决两个贫困户的劳动力进场打工增收问题,还帮助返乡大学生陆开树也办起了养殖场。陆正鑫一个创业行动,演绎了大学生帮扶大学生,养殖场帮扶养殖户,一花引来众花开的创业扶贫。为此,她的父母脸上早已乐开了花。

  都说同行是冤家,有人问陆正鑫:“你支持一个养殖户就等于多树了一个竞争对手,难道不怕他们抢走你的生意吗?”陆正鑫很坦然地说:“中国市场是巨大的,但绝大多数农户只会养不懂卖,这样就自然出现产业链上的分工,我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集中精力做营销,帮助大家解决卖鸡难。大家都有事做、有钱赚,才叫共同富裕,同步小康嘛!”

  事实上,当初他创办养殖场时,就同步在省城贵阳设立中转站,走的正是链接大市场,拓宽销售的路子,实践证明他快足先登,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在笔者和平塘县政协的同志与陆正鑫交谈的一个小时里,我们的话头就被30多个客户的采购电话打断。陆正鑫还很风趣地说:“嘿嘿!真的对不起,大老板没电话,小老板电话多。”逗得在场的人眉毛都笑成了“豌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