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一生的侗家人”
——陆景川先生评记
□李家禄
景川先生年届六十退休,在我想为他写些什么,思考用什么标题的时候,想起他的散文名篇《勤劳一生的侗家人》,即信手打下来。以此作为标题,不仅能表明侗家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于他也非常贴切。在他悠然享受他的人生第二春之时,我凭着感性随意写一些文字,以示誌庆。
古书描写江湖人士相见,常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在未识景川先生之前,我呆在台江一中破漏的老宿舍里,闲情所至,也写些性情文字,时常看到著名学者陆景川的文章大版大版横亘于《黔东南日报》、《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等常见的报刊版面上,大河奔流,一泄千里,大浪澎湃,涌而齐天。特别是在《黔东南日报》上挤压得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小豆腐块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把一块水豆腐挤压成了豆腐干。那时他刚出版《龙大道传》,这在本土作家中是第一个为名人立传,为本土著名的侗族革命家立传,其意义自不待言,红透了文坛这片天。
在《龙大道传》出版之前,龙大道在家乡并不著名。限于当时条件所限,龙大道本身又是从事地下工作,加上英年早逝,他的故事几乎要伴随着龙华二十四烈士一起,成为历史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将被诸如被鲁迅点名的柔石、殷夫、胡也频等左联烈士的英名与光华所遮掩。但正是《龙大道传》让人们知道了龙大道其人其事。
《龙大道传》在不长的篇幅里,字字珠玑,精确地描写了龙大道烈士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它像一道烈焰划过长空,给人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但是,龙大道烈士的事迹散佚在资料典籍中,遗存在革命志士的记忆里,景川先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慢慢收集起来,事业闪光起来,方能编撰成精致的传记,将龙大道烈士的光辉形象树立起来,以高大鲜活的形象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成就一项事业,尤其是涉及文字的事业,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过人的才华和雕花琢玉般的耐心。现在,景川先生和其他知名人士,依然纵横着他们的才华,思想像一匹奔腾不止的千里马,志在千里,笔耕不休。
因为景川先生,我的文字有了目标和方向,事业上有了良师和益友。
作为领导和师长,景川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还真有点《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气势,未曾入堂而声已扬。
台江第一次举办姊妹节活动,忽然听到响亮而中气十足的声音从政府楼上传来。仔细一听,这声音竟然对文化局的领导下达指令。我不禁有些纳闷:这人是谁,一看,一个中等个、神清气爽的中年人,说话的速度远胜于常人,思维相当活跃。一打听,才知道是时任州文化局副局长的陆景川。
人生就是百般巧合。姊妹节刚结束,景川先生就作为州委工作队长,挂任台江县委副书记。就这样,我们的交往和师友情谊,就以这么一种奇妙的方式开始和不断加深。
景川先生是有热情和干劲的,希望以更大的激情干更多的事,工作方法带着强大的主动性和介入性,把台江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和本职岗位,全身心投入其间。时州工作队帮扶台盘乡,乡政府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每逢赶集,经常拥堵。他与时任乡党委书记吴昌明等一起,以工作队的十万元帮扶资金启动,搞起了道路改造,拉直了道路,改造了水泥路面,老百姓在公路两旁建起了房子,将台盘乡打造出小城镇规模来。景川先生凭工作实绩,成为受到省委表彰的“优秀工作队长”和“优秀工作队员”。
这段时间,景川先生以主人翁精神从事了一项“副业”。时台江革东镇发现了被称为寒武纪代表生物的三叶虫化石,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历史感和文化视野的文史学家,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一发现对于台江的意义,建议县委建立台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并主动承担领导建馆的工作任务。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邰通澍,他把自己当成了工作人员,两人一起陪同国内外著名地质专家和省州专家实地考察,挖掘化石,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化石样品,制作实物标本。将实物拍照,放大,制作展板。为了让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赶在第二届姊妹节开馆,景川先生不仅加班加点制作标本,还利用出差和参加会议的机会,拜访了欧阳自远、刘东生、叶大年等院士,请他们为博物馆题辞;拜访省州领导,介绍古生物化石的意义,请他们题辞。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请到了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的墨宝,还让钱书记考察黔东南时,还改变行程,亲临博物馆参观,大大提高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景川先生像一位小学生一样,重新学习有关地球、生物、化石等相关知识,撰写文章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查阅典籍自己动手编撰馆藏资料,宣传介绍台江古生物化石。正是他以泥瓦匠般的踏实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不断添砖加瓦,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才得以立馆,也才真正树起了品牌形象,并成为当时全国首批200个科普教育基地的唯一县级馆。
作为侗家人,景川先生像一只勤劳的蜜蜂,精心构巢,小心酿蜜。
《勤劳一生的侗家人》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景川先生以一颗拳拳之心深情地回顾了母亲勤劳善良的一生,以及对儿子的殷殷希望。将侗家人身上的优秀特点展示得生动而贴切。真诚的文字打动了读者,侗家人质朴温暖的形象,令无数参加联合国妇女大会的代表久久难忘,以至于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秘书长杰楚德·蒙盖拉夫人,在多年后接受记者采访,还提到《勤劳一生的侗家人》所描写的侗族妇女形象和平等地位,称赞是世界妇女的优秀代表和典范。
景川先生又是大气而通达的,凡事能从事业着想,从有利于苗乡侗寨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福祉的高度考虑问题,无论是治史还是文学创作,他都极尽全力表现黔东南的美,表现当代社会的和谐。
人杰地灵,优秀人物往往能为地方积淀起深厚的人文气息。亦如凤凰,因沈从文而气韵淡雅闲静。历史古镇茅坪因为“三杰”而异峰突地,令人神往。同样,当下的锦屏乃至黔东南,因为有无数如景川先生者的努力而积淀起文化的厚度,美誉的宽度,人文的温度。使这片如画屏般的锦秀江山变得厚重大气,辉耀着理想之光,精神之光,道德之光,成为诗意的居所。
退休通知下达那一天,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时我正在施秉县委党校任村支书专题班班主任,只能在电话里遥祝他卸下单位责任,换来自由身,开始人生又一个春天的旅程。大凡退休的人,或锻炼身体,或旅游,或迷茫,景川先生却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继续用知识、智慧、汗水和人脉关系为家乡服务。这不,我动手写这篇文章之前,打电话给他,以为他有闲时可以聊一聊,他却正在锦屏县开会,与县领导一起研究建立“茅坪三杰”纪念馆问题。
退休而不能闲下来的景川先生,还将创造更多的文化成果,积淀更多的精神财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