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禄敏在抗战中的二三事(上)
□汪德仲
1910年12月5日(农历),夏禄敏出生于绥阳县城,号自庚,5岁启蒙,12岁毕业于县立第一小学,16岁毕业于遵义省立第3中学,17岁与诸同学负笈京沪,18岁入黄埔军校即中央军校第8期工兵科,后毕业于中央防空学校第1期高射炮班。曾任驻苏武官,蒋介石的侍卫参谋,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总务处长,19兵团司令部办公厅主任,19兵团独立师少将师长。1949年12月10日在贵州兴仁随军起义,在解放军中工作6年,后任昆明市人民政府参事,1998年4月28日在昆明病逝。
(一)
夏禄敏青少年时代,与韩念龙、雍文涛等为同学好友,在遵义读书时,受校长黄齐生思想的影响,仰慕苏武、岳飞、郑和等伟人业绩,毕业后闯“关”赴上海求学深造。他在上海目睹军阀割据,外国人横行霸道,蹂躪中国人民,深感国亡之苦,决心投笔从戎。1929年,夏从浙江政法系预科出来,就读黄埔军校工兵科和毕业中央防空学校高射炮班,奉命参加了“一·二八”事变的淞沪抗日战争。“一·二八”事变是1932年发生的,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中国称“一·二八”淞沪抗战。这次事变,是日本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为支援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而自导自演引发的战争,目的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控制行动能够顺利进行。事变发生的前10天,日军间谍进行策划对2名日本僧人与3名信徒袭击,使1人死亡和一人受伤,因此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并砍死1名和伤2人救火的华人巡捕。接着,1200名日本侨民集会游行骚乱,袭击华人商店。为此,在他们的要求下,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负责防卫上海的国军是粤军的十九路军,由蒋光鼐、蔡廷谐指挥,京沪卫戍司令是陈铭枢。蒋、蔡、陈主张应付日军的挑衅,但国民政府主张忍辱求全,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下令19路军从上海换防,但也对周边发布戒严,并构筑工事预防。日本总理及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要道歉、惩凶、赔偿、解放抗日团体四项主张,并于27日,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时给予满意答复。日本驻上海第1外舰队司令发表恫吓性声明,并加紧向上海调兵。蒋介石委托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19路军防务。1月28日夜11时,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但又以保护日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但不等答复,于11时30分,向闸北军队发起攻击,即“一·二八”事变爆发。这次战争长达一个多月。夏禄敏因学有工兵和炮兵知识,加上有一颗热爱国家的红心,因而在这次战役中,都在一线英勇抗战,奋力拼搏,身重七弹,幸未致命。1932年后,夏曾坚守大场防线四行孤军“八百壮士”(报界宣传称)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二营任排、连长。在副团长谢晋之、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四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数十次进攻。由于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使守军被迫撤退。1934年,夏被选送中央防空学校深造,留校任学生军事队长。
(二)
1937年,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又进窥华北。同时,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当时,中国人民眼看丧权辱国,举国上下,义愤填膺,舆论沸腾,奋起抗战。同时,值苏联伸出“只要抗日,不计偿还”援助之手,国内执政者又鉴于中日战争不可免,迫于形势之逼人,仓促之间组成赴苏军事考察代表团(又称实业考察团)。代表团由13人组成,团长是中国军事泰斗杨杰将军担任,副团长由国民党中央委员张冲、空军司令王叔铭担任,夏禄敏为团员。夏是防空学校校长黄振球夤夜引见何应钦、蒋介石。夏是黄埔8期学生,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受到校长蒋介石嘉奖。蒋接见中问夏:“八期学生子贵州人?”夏回答:“是的”!“好,就是你去!”“你是代表国家去的,不要给国家丢脸”。夏禄敏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见到杨杰将军,杨对他说:“你是以防空军官的资格随我到苏联考察军事,学习防空知识的成员之一,一星期后成行”。在代表团中,空军方后有轰炸机、侦察机、驱逐机、运输机和机械的代表,还有步兵、机械化兵、炮兵方面与翻译。他们对内打的是“中国赴苏军事考察团”的旗号。考察团直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乘苏联专机到达莫斯科,受到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中国驻苏大使等人的热烈欢迎。第二天,他们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然后,去红场参观列宁墓和观礼阅兵后,分头与苏方军界有关人员会谈,并参与军援会议。夏禄敏会见了苏方防空司令、防空学校校长等,与他们进行了交谈,经过相互了解情况后,谈判达成了协议,然后,即转入学习。苏方专门组织8人教学小组教学,每天学习、训练10个小时。夏禄敏虽然以前学有一些知识,为这次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防空司令还专门安排4个苏联教官,为他讲授掌握兵器的性能和使用、积极防空等方面的军事预防等知识,后在防空司令部见习。两个月后的1天,杨杰突然要夏回国执行特别任务,即是要他向蒋介石汇报:苏联对蒋抗日决心表示尊敬;苏援助中国的条件,就是要打日本、要抗战到底,武器折款等事项打完仗后再说;援助的军事装备762型俄式步枪40万支,每支配子弹200发,762型野战炮炮兵团的整套装备10个,各种汽车1000辆,配762高射炮4个炮兵团的全部装备,5个照(空灯)测(音机)队的20套全部装备,以战斗为主的各式飞机375架,飞机驾驶人员由苏方担任,其他兵种由苏方派顾问指导。杨杰要夏对以上内容复述许多遍,以防向蒋汇报有误。同时,还给他一密封保险箱(内装苏中军援协议)面呈蒋介石。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毛邦初親架蒋的座机已达迪化等候夏禄敏,夏一个人登机出发到西安,又改乘专机飞到武汉,但无法着陆,后被迫在汉口桥头机场迫降,因失去平衡,翻到一边,夏失去了知觉,待夏苏醒过来,而躺在床上,横靠在手腕上的保险箱还在。当局及时派来专机,把夏由汉口送往南京,立即晋见蒋委员长,蒋对夏表示无限关怀。夏按照杨杰的布置,逐一背诵杨讲的三项内容。夏在汇报时,蒋听得认真,并显得兴奋,反复问了几项数字,面带微笑地说:“你告诉杨杰,就是这样了,要尽快办。”蒋的侍卫长俞济时,把送苏的密封文件,交夏乘专机飞迪化,再乘苏专机第二次到莫斯科。这时,杨杰将军已改任驻苏大使,夏禄敏即改任驻苏武官。此时,值夏的母亲病故,夏因国事在身而未回乡奔丧。夏把秘密文件交杨杰,一同与杨第二次见到斯大林。杨表明蒋的意见,以及国民党对苏的感谢。斯大林表示按协议执行。从此,苏中军援协定就成了定局。苏方军援物资分三条路线运往中国,第一条路线专运枪枝、弹药和大炮,由4艘掛法国国旗的轮船运载,从彼得大港起航,经地中海运往香港、仰光等地,再运到中国内地;第二条路线专运飞机,由莫斯科飞到新疆、兰州,再到武汉;第三条路线专运车辆,从上海运入。军援物资运输起程后,夏受杨杰大使派遣,陪同军援协议后空军、防空方面的第一批苏联5位顾问赴华。夏回国后,按杨杰吩咐,找到军方杨仁霖中将(宋美龄的亲信),转嘱他分别在新疆、兰州、武汉成立接待站。苏各路军援物资顺利抵华和苏联代表顾问不断来华。夏因接冾苏联军援武器物资和接待苏联顾问,就没有再回苏联,尔后仍在防校筹备成立照测总队与苏制高射炮部队的工作。1941年后夏在贵州贵阳区任防空高射炮指挥官和贵州省防空司令部参谋主任,作防空备战。42年夏任炮兵55团团长,担负中游防空抗日长江的工作,以抗击日寇。
(三)
1945年7月25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即无条件投降,但日统治集团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在此之前的4月9日至6月1日,称为“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芷江保卫战”,以日军的大败和中国军民的胜利而告结束,其歼日军43000余人,生俘日军官兵744人。《波茨坦公告》公布十来天,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向日驻苏大使通告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对日宣战,次日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向侵华日军发起强有力的攻势。至此,日本法西斯的全面失败已成定局。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