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1781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6-05

贵州拟建“中国古茶籽化石博物馆”

塑造“茶叶起源地”新名片

  本报讯(李柏杉 刘 鹏)“茶叶起源于哪里?中国西南的贵州!这不仅是贵州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财富。”5月31日,在贵阳召开的晴隆古茶籽化石博物馆规划座谈会上,相关专家学者达成了这一共识。

  很多年来,茶叶起源的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论,一直是未解之谜。19世纪,一名英国少校在印度发现野生大茶树,不少学者就认为“印度是茶树的起源地,中国茶树是从印度引进的”。这一观点让许多国人不服,拿出史料进行反驳:云南发现当今世界上最早的古茶树有3200年树龄,早于印度3000年的历史;“神农尝百草,得茶以解之”,说明中国茶有上万年历史。但问题又来了,茶树起源于中国何处?

  直到1980年在贵州晴隆县出土迄今唯一一块茶籽化石,终于使全球茶叶界关于茶树起源地的争论画上了句号。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30多年的鉴定,该化石属“四球茶”,为第三纪至第四纪产物,距今至少有100万年。这一发现,使茶叶历史被推进100万年,并坚定证明了茶叶起源于中国、起源于贵州。

  然而,这块茶叶“宝石”虽出土于贵州,除了学术界知晓的人并不多。云南有千年古茶树、湖南有神农(炎帝)陵,都想借助自身历史文化优势宣传推广茶叶起源文化。为保护和利用好古茶籽化石,贵州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去年组织国内外茶叶专家学者赴晴隆、普安两县交界的云头大山进行考察,并提出了建设古茶籽博物馆和云头山茶景区的设想。

  随后,贵州省政协又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晴隆、普安对博物馆建设进行实地考察,其牵头在云头大山建设“中国古茶籽化石博物馆”的规划逐渐成型。李月成表示,云头大山的古茶籽化石是大自然赐予晴隆、普安人民的致富福音,应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块“金字招牌”,借云头大山古茶籽化石之名,开发和打造“云头古茶”世界级品牌,吸引商贾云集,造福于无数桑梓乡亲。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后认为:先兴建一个“中国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再围绕博物馆建设一个包括晴隆碧痕镇、沙子镇等乡镇,面积达498.5平方公里、世界一流的4A级以上古茶园风景区(园区),让云头大山成为一个美丽的世界大茶园。

  按照规划,该博物馆内将珍藏以古茶籽化石为主的贵州省内各种植物化石,以植物化石为线索,直观而全面地展示各种茶树及其它植物的进化演变历史,让游客走进博物馆就能了解各种茶树及其它植物的浓缩演变。

  同时,“中国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将辐射培训和科研基地、茶艺表演展示区、世界古茶树和名茶树展示园区,并依托当地茶叶市场,建设一个专业的茶业市场。“云头大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便于茶的生长和培育,一旦建成培训基地,将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茶叶专业人才。”与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随着沪昆高铁的开通,云头大山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交通瓶颈被打破后,茶叶专业市场也将逐步发展成一个全国一流的茶业集散地,带动一方经济迅速崛起。

  此外,“云头古茶”这个品牌也要打响。“没有自己的品牌,茶业支撑力度将大大降低。”专家学者指出,云头大山有着上百万年的茶树生态环境,茶籽化石就是有力的证明。创造和用好品牌,要按照“先卖后种”的思路来拓展茶叶市场。通过实地考察,大家认为该地区具备生产大叶茶的天然优势,最适合种植大叶茶。

  据了解,目前贵州正在抓紧申报古茶籽化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建设,该省已下发了640万元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