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0期 本期1781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6-05

  一年半前,他因陷入抑郁折磨、失眠悲观,从盛大文学离职皈依佛门,回归平静的生活。一年半后,他精神十足、目标明朗,率新团队重回公众视野,兴致勃勃地在微博上为自己打广告、招募同伴。“我永远在幻想过安逸的生活,但现实中根本停不下来。”侯小强说。

侯小强:创建自由真实文化圈

□孙 丹

  5月20日,一款发现、点评、分享电影和图书的便捷工具“毒药”正式上线,一篇《今夜,我去赴一场并不存在的约会》的创业宣言不断在微博、朋友圈刷着屏。

  盛大文学前CEO、“毒药”创办人侯小强说,创业不是负气、赌气,他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新事物、希望挑战自己的人。

  经历起点风波、离职风波和“出家”风波之后,侯小强重回沙场、再战江湖。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原本是打算休息一年的,但现在哪里能休息?”想安逸却投身创业,这种矛盾一直缠绕着侯小强。

  他说自己是个特别奇怪的人,“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动机,有一个词叫价值观。动机是天性,我天性是特别慵懒的人,每天幻想懒散生活。但在价值观里,我又是特别勤勉的人,读大学时就没睡过懒觉,无论前一晚几点睡,第二天都是早上六点多起床,一直到现在。”

  其实,早在2013年12月盛大文学发布公告称侯小强由于身体原因提出辞职申请之前,他已停下手头的工作长达3个月。期间,他去欧洲旅行。但更多时候,是选择一个人猫在书店的角落里,一待一整天。

  这曾是侯小强梦想的生活方式,安静看书、心无杂念。然而,书看得越多,内心越无法平静。一个强烈的念头便冒了出来,“我希望有一个平台聚合有才华的人,能让他们的才华变现。”

  虽然在盛大文学干的也是这样的事,但在侯小强看来远远不够,“不是所有作家都有这样的平台,写短篇小说的、有思想的人,未必能在盛大文学的平台上赚到钱。”想到这里,他无法躲在书店里安静看书了。这个40岁的男人,从盛大文学离职那一刻开始,便着手准备着另一个江湖。

  侯小强说话的语速较快,有问必答,遇到想谈的话题会一股脑道出想法,不拖泥带水。这与他做事风格很像,干脆利落。

  说做就做,招募成员、寻求合作,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幸福而艰辛的。侯小强每天关注新闻动态、微博热搜,约网红见面。“我要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要了解市场,探索与他们合作的可能;我想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从王尼玛到叫兽易小星、同道大叔、张嘉佳……侯小强在《今夜,我去赴一场并不存在的约会》中写道:“假若配上一颗少女心,我就是百分百的追星族,只是我追的不是一线明星偶像、也不是文坛巨擘,而是90后、二次元、漫画家、段子手、创业家……每天见一位,一年的时间见了近百人。”

  这一年多,侯小强几乎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朋友圈。“以前有些朋友每个星期都要吃饭,我后来不接电话、不见。这一年我都和新的团队在一起,这种体验挺好的”。

  在以前工作关系中,侯小强的朋友多、来往勤,可过去一年甚至在过年时,他连一个短信都没回没发,主动断了往来。“有的朋友可能觉得,你远离江湖,就不大联系了。不过,我觉得更多是我主动选择(不联系),想尝试一个不一样的我”。

  2014年4月,北京金影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正式酝酿“毒药”。

  侯小强称自己比较幸运,合伙人对他很宽容。首次找投资人,他就见到了“天使教父”。见了五六个投资人后,有4人在一周里答复想投。这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在找投资上没那么大困惑,因为也有好朋友帮忙。”聊起找投资的经历,侯小强坦言,“刚开始创业自己有些敏感,希望朋友们帮我,但后来需要帮助时发现,只要做的事是对的,会有很多人来帮你,不一定非得求别人帮。”

  “毒药”内测时,侯小强就感受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虽然此前和不少人断了联系,但大家依然愿意鼎力支持,更坚定了他做下去的决心。

  为做推广,侯小强重新加入饭局聚会。期间,性格温和的他会偏执地帮每个人下载“毒药”,次日还会主动催对方在“毒药”上更新。“当中有不少领导和名人,他们对我比较宽容。很多朋友都很热情,刘晓庆还主动帮我拉人进来”。

  从影视编剧赵冬苓到知名投资人王功权,从多次上央视春晚的小品演员金玉婷到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苗千……侯小强希望不同人群都能在“毒药”找到发声的一席之地。他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之前请三四十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名人吃饭,其中有周国平、郑渊洁等,“我去传递观念时,一方面大家有不理解的地方,另一方面大家又很想认识它。每个人都对我表达的东西很好奇,想拥抱这个变化,我觉得挺好的”。

  一个总想改变些什么、实践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就这样偏执、一砖一瓦地打造出了自己的江湖。

  被90后改变的创业者

  “当职业经理人我也很喜欢,只是不愿重复发生过的事情。”对于为何选择创业而非高年薪的企业,侯小强这样答复。

  他的盛名早在2001年8月加入新浪时,便一发不可收。彼时,其任职新浪网副总编辑,一手打造出新浪博客。他在新浪博客推广中使用的名人战略,被各大门户网站反复抄袭,也被新浪微博沿用至今。

  陈天桥“三顾茅庐”后,侯小强于2008年7月出任盛大文学CEO。但随后,一方面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内乱”,在不断梳理业务中遭遇挫折;另一方面腾讯、百度相继杀入网络文学领域,压力剧增。2013年12月12日,侯小强离职,坊间开始流传其失去陈天桥信任的说法。

  谈及对以前工作的感受,侯小强并不回避,“新浪的职业经理人文化更重,大家互相理解和担当可能多一点、人情味重一点。盛大是创业者文化,有强势的老板,实际上我和陈天桥关系非常好。前不久他还问我需不需要投资,他愿意投。同事关系也挺好,在盛大离职人中有个群叫盛斗士,同样有情感羁绊”。

  他认为,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差不多。在自己创办的公司里,侯小强并不强求形成怎样的公司文化,“文化只能在行动中产生,不能去规定一种文化,就像意识形态一样”。

  不过,不强求不代表没要求。诚信、勤奋、令行禁止、与人为善,是侯小强希望员工做到的。“我在工作上比较严厉,所以大家和我走得没那么近。我也想建立一种特别友好的关系,但比较难,这和我的性格有关。等公司做大、更多人进来后,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会重新建立文化”。

  创业,对90后来说也许是人生历练,但对70后来说,要的不仅是勇气和冲劲,还要很多权衡和取舍。在此过程中不断接触新事物,了解90后、00后喜欢什么、玩什么,这对不惑之年者绝非易事。

  “很多人给90后贴标签,比如不靠谱、任性。但很多取得一些成绩的人,都有令人欣赏的共性,身上都有闪耀的地方。”在侯小强眼中,90后绝不只是“不靠谱”的代名词。新团队里有很多90后小伙伴,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观念,“我不喜欢睡懒觉,也接受不了。但接触他们以后,觉得是我错了。因为年轻人睡得晚起得晚,我不能对大家苛刻”。

  侯小强表示,在与90后来往中,基本是自己在妥协、容忍和理解,但团队的勤勉令他动容。直到现在,新团队一周仍是工作6天,每天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

  毕竟是第一次创业,侯小强也有不懂之处,看了很多书,发现并不管用。于是自己去折腾,并做好接受失败的可能。“当你选择创业,就开始了残酷的道路,要做好接受的准备。绝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完蛋,95%都会完蛋”。

  对初创者的建议,侯小强只提了一个词:真诚。“你想做的事必须是能打动你的,如果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满足不了,我觉得没必要去做。自己表达要真诚,不要太在乎投资人。要知道有的人就是口不能言,何必呢?总会遇到一个识货的”。

  现在,侯小强依然保持每天念两小时经的习惯。生在世俗,难免面临诱惑和焦虑。但他的心态已平和很多,“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对抗、融合的过程”。

  创业自然渴望成功,侯小强亦如是。那么,在佛心和野心之间如何平衡?“不要把希望平静和渴望成功孤立开来。佛教不是让你置身事外,可以是工作做得好,心态也非常平静”。

  他表示,自己的成功并不是要房子、车子和存款,更希望和团队一起成功。“我理解的成功是,追随我的团队能在公司退休、能财务自由;产品能有更多人使用,让更多人把才华变现,哪怕是很碎片化的思想也能获得财富;有更多人能自由表达”。

  作为佛教徒,侯小强一直相信两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个迷雾背后都有一个机会,就看能不能发现。他不承认偶然性,所以创业是必然安排,自己要去学习和收获。

  如今,确实到了侯小强收割的季节。“毒药”已上线,他希望这能打破“水军”独霸市场的现象,形成一种自由、任性、真实、锋利的文化氛围。同时,他合伙创办的一家影视公司,今年有近十部电影、电视剧、网剧准备开播、开拍和筹拍。

  侯小强就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从新浪转到盛大文学,转出一个个华光溢彩的成就。当他想停一停时,发现自己无法抗拒深埋在价值观中的旋转“惯性”。只不过,这次他换了一个旋转轨道,真正为自己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