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777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5-29

  1999年的“一键上网”创意和天禧电脑,让联想一只脚跨进互联网时代;2000年成功领导供应链改造,2001—2003年创建连锁专卖店体系,奠定联想PC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2004年创建全球独一无二的“双业务模式”,取得销量三倍于行业增长的业绩……刘军在联想22年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每逢重大节点,必有他的身影。

刘军:Moto“关键先生”

□罗 军

  刘军要了一道有醋、酱油和橄榄油,还加了点盐与胡椒的味碟。他熟练地撕开桌上的硬面包,沾着味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看见我们好奇的表情,他想起来解释说:“那年我去美国进修,吃遍他们所有的面包,发现这个味碟太好了,你可以吃出饺子味来。”

  2014年10月,新加坡。联想GLT(全球领导团队)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名联想高管汇聚于此。

  面包吃出饺子味,既是浓浓的乡愁,也可想象刘军当年在美国进修的况味。国际化,如此宏大的命题,只有具象化到每一个个体的喜怒哀乐上,才是可触摸、可体验的。刘军在联想22年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每逢重大节点,必有他的身影。

  1999年,刘军的“一键上网”创意及天禧电脑,让联想一只脚跨进了互联网时代;2004年,他领衔联想BPR项目组(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双模式”的探索和改造;到2014年,摩托罗拉则占据了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刘军全部的心思。

  至关重要的“垂直整合”

  1993年,刘军从清华大学毕业。“当时,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一个中介机构来我们学校招人,报名的人可真是多啊!”刘军也是其中一员,“成绩还不错,考了第13名。可是,人家只要前8名。”他乐呵呵地讲起那段过去,“进不了外企,就找中关村的企业,这样就进了联想。”

  “E系列”经济型电脑,是刘军在联想交出的第一款产品。其价格为1.6万元,而当时同配置的品牌电脑,售价高达3万元。凭借“E系列”,联想完成了供应链的启蒙,1996年的“万元奔腾”也才成为可能。经此一役,1997年的IDC数据表明:联想电脑售出435860台,增长111%,并以占有中国市场10.7%的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

  此后,联想再未让“中国冠军”旁落。

  也是在1996年,刘军成为联想刚成立的个人电脑研发部经理。“研发部,其实也叫测评部。何为测评?就是一个以系统测试为基础的业务。这样一说,你就知道它在公司里的位置了。不过,好在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他解释道。

  刘军当然有鸿鹄之志。上任后,他找来姚映佳,一个工艺美术专业的高才生,并批准了他的计划——“把电脑设计得像时装一样漂亮”;还找到一位叫韩振江的小伙子,设计联想电脑里的软件“幸福之家”。

  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后来提及那段历史时,“韩振江!”他毫无阻碍地想起这个名字,随即叙述急迫,“他很重要,‘幸福之家’对联想非常关键。”

  彼时,刘军要求韩振江:我们可不可以开发一套挂在Windows之下的软件,让中国人一看就知道如何进入电脑。“如果我们用‘家’的概念来统一这个界面,比如想看电视,有个电视的图示,点一下就能进入;再比如听音乐,有个音乐的小标识,点进去就是音乐……”1998年,联想正式推出“幸福之家”软件,并预装在每台联想电脑上。此举使联想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到14.4%。

  但这只是开始。1999年,以“一键上网”为卖点的天禧电脑上市。仅仅一年,就卖出100万台,营收40亿元。与摩尔定律的高速发展对应,一代代更新的产品,将会淘汰一代代人——所谓“知识鸿沟”,其意即在此。“鸿沟”如何铲平,这其实就是需要刘军解决的“用户体验”问题。

  从“幸福之家”一路而来,刘军把硬件与软件融为一体的方案,用后来的概念解释,就是“垂直整合”(即源自IBM,后来苹果乔布斯继承的垂直整合解决方案。他不从事制造,但亲自操作软硬件,并由此创造出苹果生态系统)。之后,在硬件软件之上,刘军和他的工程师们再将网络整合进来。“天禧”大热,岂是凭空!在那个时间窗口里,联想的垂直整合,至为关键。

  用“双模式”再造新联想

  2000年,联想微机销售增长91%;但一年之后,增速降至17%。这是联想多元化战略实施的第一年。出师不利,第二年、第三年也没扳回来,销售增速继续下跌。利润的增长率更惨,2003年竟然是负增长,任务未能完成。

  这年下半年,联想管理团队开始复盘,讨论多元化战略得失成败。这场持续性的讨论,是从研究戴尔开始的。当时成立了以陈绍鹏为组长的联想“D(Dell)项目”组,从认识对手开始,它是联想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及改造。

  杨元庆还决定成立由刘军负责的联想BPR项目组(业务流程重组),这是公司的优先战略项目,其成员包括张后启(战略)、陈绍鹏(负责市场系统重组)、吕岩(产品系统)、郭明磊(供应链)……

  简单而言,对戴尔进行“照相”的结果,是让所有联想人明白这样一个PC逻辑:针对大客户与针对消费者的产品,它们的销售方式不同,直销更适应大客户——政府机构、大企业……他们的需求是大批量、性能稳定,且有自己特定的配置要求;分销则在消费者一端占有优势,普通消费者需要技术更先进、设计更炫更时尚的产品。但是,这两条线又不完全仅为销售方式不同,而是产品从研发到销售、服务整个链条的不同。

  “一家PC公司的架构,有五个直接的增值链:产品研发、供应链、市场、销售、服务。细致分析大客户与消费者的产品,它们这五个增值链也不同。我们如何寻找到最佳组合,是当时的核心任务。”刘军回忆说。

  更简单地讲,联想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既想建立针对大客户的流程,也要建立针对消费者的流程,让它们都能完整而健康地运行,并战胜戴尔。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发明了什么?张后启提出“双模式”,杨元庆的表述是:T模式(transaction,交易,对应消费者直接“交易”)与R模式(relation,关系,与大客户建立“关系”)。后来刘军去哈佛与斯坦福读EMBA,才明白联想的“双模式”是唯一两所大学都选用的案例。这是对PC行业重大的发现与规律性认识。

  专利+渠道助推Moto回归

  在2013年的美国誓师大会上,杨元庆曾向他的员工表示:“我们今年要有大动作,手机将进入成熟市场,公司已有这方面的策略。”这年快结束,已到感恩节了,摩托罗拉出现。杨元庆接到这个可以让自己兑现诺言的电话后,自然很兴奋。“之前的并购方都没有摩托罗拉理想!”

  远赴硅谷,与谷歌管理层见面。按照谷歌的节奏,联想迅速提交了自己的方案。到2013年12月中旬,就取得了独家的谈判资格。

  谷歌手里的摩托罗拉特别是它的专利,对联想有多重要?

  黄伟明的谈判团队做过这样一个研究,没有任何专利保护,进入成熟市场,如果是100 元钱的手机,你可能要付25元钱的专利费,成本极高。而且你花钱买下的专利,它可能会随着技术发展变得没有价值,又得不断地去买专利。但若在这个行业里,你还有很多研究者和工程师,比如摩托罗拉剩下的3500人中,有2600人是工程师,你就有能力继续下去。所以,摩托罗拉一方面可以是专利授权联想使用,另一方面他们的工程师也是联想后续的关键。 “至少我们的手机进入海外市场,不会在专利上遭遇麻烦。”刘军如是评价联想的专利收获。

  除了专利,联想还得到什么?杨元庆肯定地说:“渠道!”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并未因苹果而被完全摧毁,它们只是被挤压。“摩托罗拉是联想可以借道接触电信运营商最好的跳板。”

  谈起摩托罗拉并购案,刘军认真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没在家过年。”他果真是乖乖男。2014年的大年三十,他与杨元庆、黄伟明在硅谷宣布并购之后,又与杨元庆一道飞芝加哥去见摩托罗拉员工。

  去年10月,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的交易终于完成。谈及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发展,刘军表示,摩托罗拉回归中国是一个长期战略,虽然国内一直都是其生产制造大本营,但之前退出中国市场还是对品牌造成了影响,需要重新投资进行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此外,还需在国内建立研发团队,进一步推动产品的本地化。

  刘军的目标是:今年实现摩托罗拉扭亏为盈,联想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包括联想和摩托罗拉)突破1亿部。为此,联想将在个性化、相机、安全和交互四个方向打造差异化优势。

  5月28日举办的首届“联想科技创新大会”(LenovoTechWorld)透露,摩托罗拉的MotoMake服务即日起正式登陆中国。MotoMake是摩托罗拉两年前在美国上线的个性化定制平台,用户借此可选择摩托罗拉MotoX等手机后盖颜色、内存大小、个性刻字、保护套、开机问候及个性壁纸等,定制一个专属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