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771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5-20

找个理由在黎平翘街遛跶

□蒋兴勇

  1

  醉美侗乡黎平。厚朴古城翘街。

  从省城贵阳往东南方向行,全程高速三小时路途,或空中飞行仅半小时就能抵达。然而,这条散落黔东南腹地、悄静坐落黎平县城的古街,在时光岁月的流逝中却不知不觉走过了600多年的历史,如同一位久久驻足守望的慈祥老人,默默见证着这里亘古以来的变迁与发展。

  2

  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个地方流淌心阑,那就是记忆深处的故土家园;寂静独处中,总有一种情愫占据心扉,那就是挥却不去的浓浓乡愁。

  在外奔波忙碌这么些年,虽说离乡时间越绵久,地域时空离得越遥远,我却极其珍视时而居身繁华城市、时而行走家园故土的生命触动。每一次都满怀期待,毅然从都市来到小城,转眼间徜徉在散发悠久历史的熟悉角落,有一种柔情会让自己变得宁静而轻盈,有一种惬意会悄然替代心间的繁碌与浮华……不知不觉,人生的屐旅跨过了中年的门槛,然而每次我来到了这里,飘临心间的宁静,充盈心房的快慰,却依然是那样地浓,那样地稠,从没有丝毫减退。

  我的家乡黎平,早在明朝永乐十一年间(1413年)就设置了黎平府。这里是全国侗族人口分布最多最集中的县,这里还是全省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国的革命老区,80年前召开的“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党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那个曾经召开会议名叫“胡荣顺商号”的地方,就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翘街最平坦最闹热之处,如今成了我国红色文化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象征。

  假若你来到侗乡黎平,感受了“千户侗寨”肇兴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收获了魂魄游牧过后的生命惬意,你不能不来到县城所在地德凤镇古老翘街,稍作片刻停留。翘街,又称东门街,一直从城垣东门坡到荷花塘,整条街两头高中间低,一公里路途因形似翘起的木扁担,故称为“翘街”,当地老人还形象地称为“扁担街”。在不足9万人的县城,这里有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百余户徽派建筑特色民居栉比鳞次,翘檐错落,古色古香,家乡人把这种形似四合院的建筑统称为“窨子屋”。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边城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兼收并蓄,蔚为隽秀灵透。这里有遍布城里的古巷道古泉井,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大井街、左所坡等古幽巷道与翘街曲径通幽,互为联袂,当年为抵御外敌、坚守城池修建的72口泉井散落其间,遥想当时“听井报平安”的传统习俗,构成了尤为厚重独特的人文遗迹。古建筑古城墙,古巷道古泉井,无不彰显了古城翘街悠远独有文化之“魂”。一旦走近这里,邂逅这里,沉浸其间,你会在一派惬意欣喜中,很快就能找寻到生命旅途中的满足与释放。

  假如你再有足够闲时,还可以攀爬到碧绿苍翠的南泉山,在庙宇古刹与参天耸树间,尽情俯瞰一下群山环抱的黎平城景,听人们聊起湖广总督、黎平府人士何腾蛟,年少时在南泉山天香书院秉灯夜读、奋发努力的故事。你还可以沿着寻常巷陌,在南泉山脚下的神鱼井旁,读着《神鱼井古碑》关于“井鱼神化”的典故,站在外边瞻仰正在修缮的“何公祠”,聆听这里的人们讲起何腾蛟公忠贞效国的感人故事;何公在湖南湘潭英勇就义后,康熙十五年(1676年)将其骸骨移归故里,安葬在黎平西门外的西佛崖,如今,时不时仍能见着外地人前往凭吊的身影。你还可以步入姚家巷上百年的“蒋家大院”,追访原貌留存的深宅院落所流淌的缕缕踪履。如果你游累了走累了饿了,你还可以在翘街上遍布巷落街口任意一家米粉店坐下,来一碗脆甜味浓、清香爽口的侗乡打油茶,尝一尝独特烹香、热气腾腾的黎平米粉,听一听城里人操着“小北京腔”黎平乡音会心地闲聊着家常……

  如果说,距此不远的锦屏隆里古镇,是散落悠远时光边缘的村落,那我倒觉得,黎平德凤古城不能不说是一道远古厚重的独特景致,是湘黔桂交界一个融入多重深邃文化元素的地域集结。

  3

  于旅者来说,翘街是一个访古探幽不能不来的旅游目的地,徉徜于此,你能读到600年前明清时代盛世的繁茂,你能感受到这个灵性小城的慢生活慢步履慢人生,于是间,你总会抑制不住自己,在这连遍封火城墙下、店铺琳琅满目间,欣然留下作客这里的美丽倩影。

  于游子来说,这里的一切于我来说是再熟识不过了,尽管离别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已是26年了,但每逢春节、清明等节假日返回之时,我都会找一个理由来到古城翘街遛跶,尽量放轻放慢匆碌的步履,尽量让匆促的心绪悄悄搁浅,追觅着历史的悠远,聆听远古的述说,这才有一种无比的殷实,有一种悄宁的释放。

  这些年,家乡黎平依托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秀美的山水风光,蹄疾步稳,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前不久,举全力包装推出了《侗族大歌》实景演出这台旅游品牌节目,着实让古朴的侗族文化在这个典雅小城绽放绚丽之花,让远道而来的人们铭记着深藏侗乡苗岭腹地的绝美惊纶。今年清明小长假,怀揣慎终追远的心情,我从乌蒙高原走来,有幸观看了这台大型实景演出。夜风吹拂,暗云追月,霓灯掩映,高矗的鼓楼下,壮美的花桥间,溪水环绕中,侗族大歌飘飞,天籁之音萦绕,行歌坐月情浓,芒筒吹奏阵阵,一个接着一个精彩纷呈的侗民族文化演出,尽情展示了勤劳好客的侗家人一派朴素真实的生产生活画景,其场面震撼无不摄人魂魄,其清新异彩无不令人拍绝,让远道而来的游客,静心享受和体验了这有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美誉的“文化盛宴”。

  4

  一个小时演出结束,回到县城,夜幕下我独自一人从新城平街踱步来到古城翘街。慢悠悠沿着石阶而上,耸立的“翘街”古牌坊下,荷花塘一隅的夜宵是闹热的,小城的年轻人择一角落围坐,享受着古城独有的情韵,交流着彼此的心往,看上去多么难得。

  翘街“两湖会馆”旁,临街的老字号铺面仍开门营业,勤劳的裁缝夫妇俩不知疲累地还在裁剪着布匹,那么专注而安静,全然不顾沿街上下行往的人们。沿石坎而上,两旁守铺人团坐街中,借着铺里的余光专心玩着纸牌,打发着长年守摊的清寂。店铺林立间,好几位老年人端来板凳,坐在路间,促膝相谈,娓娓叙说巷落街邻些许往事,倏而见少许游人路过,她们又会投来极为友善的目光。天色已经很晚了,只见一家三口相依从翘街半坡的马家巷口出来,兴许他们伺侯陪伴完家里的老人,沐浴着清悠的夜光,正往自己的小家而行,远去的身影转眼消隐夜幕间……

  真是羡慕在小城生活的人们,过着完全平朴宁静的生活,过着几乎没有外界纷扰的小日子,过着融融和谐的每时每刻,享受着出门是景、人在景中、人景相融的情致,一切是那样闲适安逸,一切显得那样淡然幽静,一切显得那样幸福满足!

  5

  夜幔,柔风,淡月;古墙,灯笼,流光。

  沉浸古城翘街这样的时空氛围间,时而走走,时而停停,尽量让全身心都轻缓下来,穿梭于古城墙古巷陌间,独自悠闲于古井古屋边,在明清朝代封火城墙下触摸历史的痕履,回放着往事曾经的沧桑与凝重,一种跨越时光隧道的空灵与厚重,总会油然而生。抛尽城市的铅华与浮躁,怀揣生命的理性不停地游走,找寻童年些许记忆片断,回眸往日曾经的贫穷苦涩,于是总想在穿越历史的时空、全身心完全沐浴其间中,让身上的尘埃与疲惫悄然而不知不觉地洗却……

  悠悠踱步翘街,我一直在想,此前不久,随同李克强总理从京华不远千里而来,深入侗乡黎平访贫问苦的三位共和国部长,白天紧张忙累过后,以寻常人身份,偶然间走近这地处西南边陲的黎平小城,走在这清爽静谧的古城翘街上,他们是否也纷涌起如同我欣喜宁淡般的感受呢?

  远行驰骋后的短暂停靠,心境与向往却在我的无数次抚摸古城墙下的历史痕迹中,悄然找到一种愉悦与宣泄。心的独行远游,惟有在古城翘街行走过后,惟有当我驻足这里时,我才真正读懂了常年在外飘泊归回后的一种生命昂扬,才会变得格外安静与踏实起来。每一次的行吟,每一次的淌过,胸间总会暗暗铆足无穷动力,那就是,弥足珍惜在外求索的每一时日,秉持一种矢志不渝奋起薄发之力。

  6

  总有一种牵系让我无法割舍,那就是生命赋予我的美好际遇;总有一种景致让我无比眷怀,那就是古城翘街的灵透;总有一种寄托让我淡定从容,那就是心灵守望的家园。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身处何地,我孤身远游的心魂,却总是极愿能被这份朴实绵悠的乡愁久久簇拥、簇拥。

  现在想来,我的每一次探亲奔行,每一次团圆聚首,自己根本无需找上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黎平古城翘街上遛跶遛跶,毕竟,毕竟,生命骨子里涌动的深浓情结,早已融入了这份弥久深藏的情致与牵挂,和对这片家园故土无限的生命感恩。

  纵然身处遥远的黔西北,纵然被时空跨度重重阻隔,有时一不小心,独在异乡的心境猛然飘飞到醉美家园,猛然飘飞到梦里故乡的云的地方,顿然间,总会让我无比地温润与感怀起来。

  心安深处是吾乡。这正所谓古人之所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