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1期 本期1768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5-14

我们怎样去摸历史的大象

——《沧桑旷事:拂去历史的尘埃》(上、下)序

□张 鸣

  自打宋朝的话本问世,原来在庙堂之上的历史,就有了另外一个功能——娱乐大众,所以,宋朝都市瓦子里的说唱,好多都在讲史。如果我们穿越到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就会看到成群的看客和听众,在围着说唱者,如痴如醉。艺人同情刘备,他们就恨曹操。艺人拔高诸葛亮,他们就看不起周瑜。所谓:“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艺人讲的历史,当然不一定真实,却也跟所谓的正史相差不远,就像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三国志》的故事版,众多民间艺人的三国故事的说唱本,无论怎样离谱,都不可能把历史说反了:除非某些文人刻意瞎编的《反三国》,这样的反三国,在民间也没有市场;老百姓对于历史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这样一些民间说唱。

  比民间讲史说唱档次高一点的通俗历史讲述,起着对大众历史启蒙的作用,但本身也有着相当的娱乐功能。这样的通俗历史讲述,如果不够生动,流传也不会广。事实上,民国以来,这样的历史讲述,一直不绝于缕。晚近的历史热,众多通俗历史讲者的横空出世,其实也就是这个传统的继续。什么叫做寓教于乐?其实,讲史就是。这本书里,载录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有些我们知道一点,有些完全没有所闻。有的故事讲得委婉曲折,有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看了这些故事,不一定会成为文史专家,但一定会有助于饭后的消化,让我们度过一个优雅的傍晚。不知不觉中,人们的某些观念,尤其是关于历史的成见,包括来自教科书的成见,也就消失了。

  盲人摸象的故事,小学生都知道,四个盲人,分别摸到了大象的某个部位,就以为大象就是自己感知的那个样子。这个故事,只是一个隐喻,说明人们观察事物的局限、在现实中,每个人都可能是盲人,因为事物不会像大象那样,明晃晃地耸立在那里,让你看个明白。加之人们自己还有难以克服的偏见,自己的盲区,所以,我们观察到的,往往只是事情的一部分,即使这一部分,也未必完全真实。如果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就未免跟那四个盲人一样可笑了。但是反过来,如果盲人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并不强调自己的观察就是全部的真相。那么,这样的盲人之一摸和随之而来的一说,其实也是有益的。

  历史的真相,其实就跟那些日常生活中朦胧的事物一样,每个观察者看到的,也许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有些观察,由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出来的结果,难免有失偏颇,但是不要紧,只要不是刻意误导读者,所有的观察,都是有价值的。

  所以,这本书里收集的历史故事,尽管我不一定都认同,但是我认同作者的努力,当然,也认同编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