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5期 本期1750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14

贵州“天麻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关键问题研究”通过验收

破解药业突出问题 科技支撑品牌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李 丽)经过整整4年的探索和研究,4月9日,由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贵州省、贵阳市两级联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天麻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关键问题研究”,在贵州省科技厅、贵阳市科技局的组织下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天麻为“贵药”之首,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贵州天麻向来以“品质好、药效高”而享誉国内外。贵州天麻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铜仁德江、毕节大方两地均盛产天麻,且双双获得天麻国家地理标准,为贵州天麻药材的品质提供了保障。贵州有多个以天麻为原料的中药品种,如“全天麻胶囊”、“天麻头风灵胶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天麻灵芝口服液”、“复方天麻片(胶囊、颗粒)”、“天麻胶囊”、“天麻丸”、“贵州三宝”等,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美誉。

  但随着贵州天麻产业开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影响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如天麻药效的物质基础不太清晰,除天麻素外,是否还存在其它药效成分尚待研究;天麻品种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评价方法难以体现贵州天麻的优质;天麻原粉入药和提取物入药的差异性没有明确结论,工艺改进的合理性难以体现;含天麻的药品或质量标准较低,或生产工艺落后、或制剂不合理,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含天麻的创新药物开发不多,影响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天麻不是药食两用药材,在食品开发方面受限,限制了产业链扩大。此外,其他省份纷纷加大对天麻产业开发的支持力度,陕西、湖北等省的天麻产量均超过贵州。贵州要打造自己的天麻品牌,必须在科技、品质和产业上取胜,以科技支撑确保产业做大做强。上述问题若不解决,将严重制约贵州天麻产业的未来发展。为此,该省在2011年启动了由12家单位联合实施的省、市两级联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天麻医药产业深度开发关键问题研究”。

  据介绍,该项目由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实施,联合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贵阳春科药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贵州三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百灵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单位组建产学研产业联盟,开展从天麻基础到天麻产业化的一系列相关研究。项目分成4个研究方向,课题一为天麻产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解决药物开发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为其余课题开展奠定基础;课题二为天麻中药大品种的技术改造与标准提升研究;课题三为以天麻为原料的创新药物开发研究;课题四为天麻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

  通过短短4年的研究,该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分离鉴定31种新化合物,建立5种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文章3篇;获得药品注册受理通知7件,申请专利18件;培养研究生10名,科技骨干21名。此外,项目还建立天麻品质评价体系,完成3个中药品种(复方天麻片、天麻头风灵胶囊、全天麻胶囊)的技术改造,2种新药品种(天麻灵芝合剂、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的二次开发和3种创新中药(丹天颈舒胶囊、正天脑复康胶囊、三天舒欣片)的开发,累计带动天麻产品销售额突破3亿元;培育一批天麻中药大品种,提高了天麻品种质量控制水平,推动了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贵州“八大药材”之首,目前对天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与会专家建议,天麻产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要做实天麻物质基础的研究,做深天麻采收、炮制、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把天麻的基础研究做好,争取把天麻做进药食两用的名单里、做进下一版的中国药典里。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通过做大做强天麻产业,为贵州乃至我国的天麻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为项目验收会现场。(记者 李 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