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徽:人民政协的庄严标志
——人民政协会徽的由来
□郭福基 方家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是人民政协的庄严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层大团结的象征。然而,不少人对人民政协会徽的由来知之甚少。现综合相关资料,对人民政协会徽的由来,作如下简要介绍:
上世纪40年代末,我们的国家进入了决定自身前途命运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进行着最后的决战。随着中国人民革命取得全面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历史重任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正确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响应和拥护,并积极参加筹备工作。“五一口号”的发布,成为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
在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成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的背景下,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成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任的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起草共同纲领,拟定政府方案等,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的工作。6月18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决定由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在全面部署国家层面的重大事项的同时,设计人民政协会徽的工作也提上了议程。随即,新政协筹备会开展征集会徽设计图案工作。在征集到的众多设计图案中,选择了我国著名画家张仃、周令钊设计的会徽图案。设计者对图案的原说明是:(1)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2)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3)四面红旗表示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4)地图表示新中国。此外,红星下面的“1949”四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年号;红色缎带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个金色仿宋字,标明了人民政协的全名。整个图案庄严富丽,具有深刻的政治涵义。政协会徽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层大团结”。这个设计图案经周恩来同志批示,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传阅,并于1949年7月由新政协筹备会通过。经筹备会常委会主任毛泽东同志批准,于同年9月21日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使用。至此,人民政协会徽宣告诞生,人民政协有了自已的庄严标志。
新政协筹备会还以会徽图案为基础,制作了供佩戴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徽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为铜质,通径3.2厘米,正面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图案,以一颗红光闪闪的五角星、迎风飘扬的四面红旗和白色地球衬托的红色中国地图为中心,蔚蓝色天幕做背景,周围是红色缎带连接起来的瓦蓝色齿轮和金黄色麦穗。这枚由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精心制作的徽章,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赠给参加大会的代表佩戴。这枚徽章既是参加大会代表的证章,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纪念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史价值,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