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有章可循 监督抓铁有痕
——铜仁市政协办公室推进协商民主改革记事
□本报通讯员 邹志勇
春风拂面化坚冰,和风细雨促和谐。3月6日,铜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传来喜讯,铜仁市政协办公室牵头负责的“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改革项目,在100多个申报单位和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14年度全市改革创新奖一等奖。
2014年,铜仁市政协办公室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要求,狠抓落实,锐意创新,协助市委先后出台《中共铜仁市委关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的意见》、《中共铜仁市委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设的意见》、《铜仁市政协民主评议工作暂行办法》、《铜仁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4份协商民主改革文件,成立了政协委员联络机构。
这些创新举措,激发了政协工作活力,延伸了政协工作平台。
改革举措力度“大”
人民政协如何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在制度和实践操作上寻求突破。《中共铜仁市委关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的意见》界定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四种协商形式的内容、载体和基本程序,新建了协商选题、成果报送、意见反馈、督办落实四项工机制。《中共铜仁市委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设的意见》明确联络组具有“推进协商民主”等8项职责,并对组织名称、人员组成、活动形式以及工作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是全省首个专门针对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设的文件。《铜仁市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对委员的职责和考核等作了硬性规定,《铜仁市政协民主评议工作暂行办法》首次提出“专项评议”概念。
突出问题解决“好”
在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解决协商成果转化难问题,作出“各部门落实党委政府领导对政协协商报告批示和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情况,3个月内向党委、政府督查室和政协办公室作书面报告,党委、政府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等“刚性”规定。为确保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履职有保障,要求做到有人员、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专用印章、有经费预算。为解决“挂名委员”、“举手委员”等现象,明确规定不按要求履行职责的委员,将按程序进行督促提醒直至撤销其委员资格。为解决政协民主评议工作中对象受限、范围偏窄等突出问题,将评议对象拓宽。
协商民主推进“快”
以贯彻落实4份改革文件的为契机,创新履职,开拓前行,推动市政协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围绕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举行市长与委员座谈会,就黔东工业集聚区建设、示范小城镇建设等工作,进行专题协商11次,开展调研视察17项,所提意见建议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参考,展现了政协“人才库”、“智囊团”的独特优势。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全覆盖,让政协履职在基层绽放出新的活力。委员履职管理进入常态,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圆满完成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外服务承诺事项兑现情况的专项民主评议,实现了民主评议与促进工作、树立形象的有机结合。
市政协以“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实现了推进政协协商改革方面的探索创新,让协商更加有章可循了,让监督更加抓铁有痕了,让老百姓和人民政协更加亲近了,让委员的归属感更加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