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政府部门提供制定全省物流业发展规划、扶持法规政策的决策依据和参考,经贵州省物流行业协会、贵州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建议并参与,由贵州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统计局联合组成“贵州省物流业现状调研工作小组”,吸收贵州财经大学、有关物流企业参加,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共同研究并形成了《贵州省物流业现状调研报告》——
贵州物流业:机遇与掣肘并存 急需补齐“短板”
□本报记者 李 丽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随着“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范围内快速有力推进,贵州物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快速良性发展之势。但是,由于受历史、主客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贵州物流业发展仍面临重重桎梏,正在削弱“工业强省”的成本优势。
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贵州物流业是全省跨越式发展“木桶效应”中的“短板”,严重影响着“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也阻滞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要补齐这块“短板”,贵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合力推动步伐快
近年来,贵州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文件,均涉及贵州物流业。其中,《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贵阳建设物流区域性节点城市;鼓励贵阳、安顺联动发展,促进贵阳、安顺空港物流发展,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鼓励遵义建设区域性现代贸易物流枢纽,形成黔北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毕节发展以能矿资源产品为主的物流产业,打造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重要物流中心;推动都匀、凯里重点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形成西南地区连接华南地区的重要现代商贸物流枢纽等。
为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物流业发展政策,结合全省物流业发展实际,贵州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划,如《贵州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明确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等。各市(州)、县结合地方经济及物流业发展实际,也陆续出台了促进本地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其实,横亘黔中大地的各种交通线路、遍布全省的物流园区,为贵州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硬件”基础与空间条件。而在物流行业内部,改善与调整也在悄然进行,以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物流行业基础管理“铺好道路”。在贵州省政府、省物流行业协会的鼓励和引导下,物流企业积极参与行业等级评估,全省获国家标准5A、4A、3A 级物流企业分别有1、4、15家。通过行业等级评估,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得到相应提升,有力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物流教育与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省内高校与物流企业之间不断加强合作,政府、协会、企业及高校就全省物流业发展中的政策法规、标准、税收、运输、配送、园区规划、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了多领域合作。如专门针对物流企业建设出台的《贵州省中小微物流企业建设实施规范》,由贵州省商务厅、省物流行业协会提出,该协会与贵州财经大学起草,贵州商业储运集团、贵州勇拓黔图物流及贵州贵铁物流等物流企业参与编制完成;即将编制的地方标准《贵州省城市配送运作与服务规范》,将由贵州省商务厅、省物流行业协会、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标准化协会等单位联合完成。
物流企业积极加速转型升级。一批贵州原有的传统运输、仓储、联运企业,通过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和服务延伸,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从事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粮食物流、医药物流等的新型业态企业,得到了培育和发展。
同时,物流企业积极引进高效运输车辆、先进仓储装卸设备和信息技术,运用大型货架、输送分拣系统,物流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优化配送模式,建立专业配送车队,明确运营资质要求,合理确定车辆规模,物流配送能力得到了提升。
此外,物流标准化工作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开始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进行标准化改造,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物流设备,物流运作标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不断加强,物流标准化的协调、组织和普及工作有序推进。
各种掣肘发展难
《贵州省物流业现状调研报告》显示,现代物流业在与其他行业一样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许多因素制约其健康快速发展。
2013 年,贵州有道路运输企业15.6 万户,营业额在1000 万元以上仅有230 户,目前全省获国家标准5A、4A、3A 级物流企业分别为1、4、15 家。有的物流企业,实质上只有“一个管理机构、一套桌椅、一部电话、一台电脑”,租块场地就经营,自身只有几辆车甚至没有车,大多是私人挂靠,主要负责为挂靠车辆组织货源、代结算货款等,辐射能力有限、服务范围较窄,很多企业局限于从甲地到乙地单一固定的货物运输。从总体看,民营物流企业在贵州市场上占据主体优势,但贵州物流业呈现物流总量偏小、大企业偏少、企业组织偏散、产业布局偏乱、市场竞争力偏弱的“小、少、散、乱、弱”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运价不合理,物流企业生存困难。首先,“物流热”和低门槛导致贵州货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加之进出贵州的物资比重严重失衡,入境物资与出境物资比例约为7:3,车辆空载率较高,不少物流企业为承揽业务、保住客户,不惜亏本承接业务。其次,有垄断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连续提高运价,造成生产制造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企业成本猛增,利润大幅转移。如铁路运价连年提高,每吨公里增加0.012—0.015 元,以致开阳磷矿、瓮福磷矿成本增加,利润转移2 亿余元。此外,有垄断部门极力压低运价。如成品油运价,贵州省交通、物价部门早在2002 年就明确每吨公里指导运价为1.44 元,但按石油公司规定,汽油每吨公里0.79 元、柴油每吨公里0.78 元,成品油属单边运输实际每吨公里只有0.39 元。该运价执行30 年前的标准,使成品油运输企业苦不堪言。
物流市场竞争无序,诚信体系匮乏。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贵州物流业发展起步晚、门槛低,小微企业占比大、市场主体庞杂,市场竞争缺乏相应的规范。因此,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管理、建立完善信用体系,推进国家A 级企业和信用企业评估势在必行。
用地难、地价高、融资难、成本高等,导致物流业运营成本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贵州省物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省物流成本占GDP 比重约为2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 个百分点,比全球平均水平高10.5 个百分点。环保部门要求成品油专业运输企业落实“油罐车二次油气回收污染治理技改”,每个油罐车均需安装两台回收装置器,费用3万多元,全省有油罐车约400 辆,总费用达1200 余万元。据测算,安装后油罐车每装运一吨油可回收1 公斤成品油,全省每年成品油运量约为500 万吨,可回收成品油5000 吨,按现行市场价每吨8000 元计算,可获总收益4000 万元。然而,尽管石油公司因技改获得巨大额外收益,却不愿承担因技改造成的相关成本。
此外,物流企业自身信息化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等,也使得贵州物流运作现代化程度较低。
待得“东风”助飞跃
“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贵州省物流业现状调研工作小组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物流业的领导、监管与服务。
成立领导机构,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物流管理体制。在不打乱现行部门管理职能的情况下,成立贵州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物流协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落实分工负责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研究制定全省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及时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全省物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加强行业引导及市场监管,规范物流企业科学健康运行。强化物流园区规划论证,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加大各项扶持力度,减轻物流企业负担。支持组建贵州省物流行业融资服务中心,从省物流发展基金中划拨1000 万元作为该中心的启动资金、国资股本金,为全省物流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保障。
针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资源分散、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低及市场竞争力弱等情况,组建有行业影响力的“贵州物流集团”,由贵州省物流行业协会及有关部门共同管理。引导具有潜力的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扶持大型物流企业发展,提高物流企业集中度;加强企业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主业突出、综合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龙头示范物流企业,使之率先发展成为贵州物流业的骨干力量,以带动全省物流业整体发展。
贵州出台加快商贸物流发展做好配送工作指导意见
本报讯(记者 李 丽)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家相关部委关于加强城市配送工作的要求,把做好物流配送工作作为做好商贸流通工作的突破口,推动全省城际、城市物流配送工作开展。日前,贵州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邮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贵州省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发展做好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以降低全省物流成本为出发点,以提升贵州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大力支持贵州物流业发展,积极推动城际和城市共同配送。制定配送方案逐步解决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城际配送以“公铁联运”为基础,利用高速路网及铁路重要节点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建设重要物流集散基地、物流中心、快速分拨中心等城际配送网络;按照商贸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三位一体”格局,构建城市商贸物流配送网络;推广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经验,推动现代商贸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商贸物流成本。通过几年的努力,营造良好、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并最终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贵、配送难的问题。
据悉,今年贵州将制定形成运输、集散、中转、储存、配送等功能相结合的城际配送详细规划,并通过贵州省物流行业协会组建“贵州省物流共同配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