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工商联提案促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目标落地
泛“贵州省金融服务中心”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田锦凡
2015年伊始,“投资向黔”的风向标再次高高竖起:
1月6日,总部设在广东佛山的中国中药集团首次将生产销售协调会放在贵州贵阳召开。同时,该集团同济堂位于贵阳的新厂已动工,预计于2016年投用。
1月7日,7家贵阳市“新三板”挂牌企业集体敲钟仪式在京举行,翻开了该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新篇章。
1月23日,为深化贵阳市与惠普公司的战略合作,《中国惠普大学系列公益项目》在贵阳开课。此前,惠普在筑投资的贵州惠普有限公司,已顺利完成外企审批、工商登记及银行开户手续。
……
而在2014年底,这股投资新风即已吹起。如黔桂粤三地先后签署《进一步深化口岸大通关合作协议》、《建设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并组建贵广高铁旅游营销联盟等,从产业转移与承接、旅游、教育、科技和农业等方面全面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新常态”下区域经济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抢滩布局,偏居西南一隅的贵州形成“开门纳客”之势,“两高”经济带、贵阳都市经济圈、贵安新区等横空出世,也直接促成了一个区域金融枢纽的孵化诞生。
作为贵州历史上首个金融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2011年底出台的《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全力打造金融支柱产业,推动金融业提速发展,将贵阳建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及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如今进入“十二五”收官之年,得益于各方努力及一系列金融平台的搭建、金融服务工程落地,泛“贵州省金融服务中心”正日趋成型。
提案建议 打造“贵州省金融服务中心”
根据权威部门测算,“十二五”贵州提出全省生产总值8000—10000亿元的目标,意味着融资总需求量达9000—11000亿元。这对金融业支撑作用提出了极其迫切的要求。
为此,贵州省工商联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打造贵州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议》,认为“依托省市共建的服务外包基地在贵阳打造‘贵州省金融服务中心’,既可成为我省建设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也是抢占金融高新科技产业高地的战略选择”。
该提案建议,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产业并规划建设“贵州省金融服务中心”,把贵阳打造成金融高新科技服务产业示范市,将其纳入全省整体部署,参照广东、重庆等地的做法编制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规划。
同时,提案建议成立由贵州省相关领导和省政府金融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及贵阳市领导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设立金融高新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局和省市联动的工作机构,形成省市工作联动新模式。建立10亿元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创办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推动金融交易制度、交易技术及产品创新性研究。
对于引进金融高新科技制造和服务机构,提案建议制定不低于上海、深圳等地的金融服务中心优惠政策,如省市两级部分税收返还、一次性奖励、办公用房补助等;推进金融产业与金融服务产业对接平台、创新金融再融资平台建设;引导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业集聚落户贵阳;集聚金融科技创新制造商和服务外包、后援服务提供商,扶持开展研发、制造及服务工作。
此外,提案还建议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两平台三基地”(即创新金融再融资平台、金融产业与金融服务产业对接平台,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金融商住休闲服务基地、金融人才服务基地)建设,打造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和金融科技经开区。
“在贵阳开展金融改革与创新,对于全省推广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建议将贵阳作为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市,增设村镇银行,率先试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贵州省工商联表示。
整合金融服务资源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作为贵州省委办公厅全程了解督办重点提案,上述建议被及时分解到省政府金融办牵头办理。记者从办理情况答复中获知,相关工作已得到落实并有序推进。
2012年11月18日,由贵州省政府金融办联合贵州财经大学、中央在黔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组建的贵州省金融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其功能定位为全省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金融理论创新平台和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一是及时传递金融政策信息、更新金融业发展理念,研究贵州在互联网金融、惠普金融、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二是发挥好金融“参谋部”和“智囊团”作用,为贵州金融业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加强对外金融交流合作、对内金融资源整合,注重“政、产、学、研”相结合;四是建立健全全省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本土金融人才的同时大力引进省外金融人才,助力贵州经济发展。
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贵州省于2014年1月14日组建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功吸引省内50余家知名优质企业挂牌,发行18支收益权凭证产品和私募债券,帮助企业实现融资10.5亿元;开发网上交易系统,基本实现集网上开户、登记、发行、交易、托管、清算、支付功能为一体的全流程“一站式”金融服务,为金融资产交易搭建了安全、高效、便捷的网络运作平台。
为加快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贵州省还支持设立贵州融通小微企业金融超市、贵州中黔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贵州绿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新型金融服务组织。其立足于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一方面通过整合融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和股权私募基金等金融资源,结合市场投资理财需求,有效吸纳和汇集民间资本;另一方面结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和需求,通过开展非标准化类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填补银行服务“空白”,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下一步,将协调指导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继续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不断加强和拓展金融渠道建设,建立大数据信息交流平台,推动我省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贵州省政府金融办表示。
贵州银监局则计划,有步骤引进外资银行、省外优质城商行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引进力度,力争今年内大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到贵阳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贵阳开展试点。
“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开启金融新时代
经济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抓经济必须抓金融,只有抓好金融才能抓好经济。”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表示:“要将金融业打造成为贵州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贵阳市打造成为立足贵州、面向西南、服务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
在此思想主导下,一个以“一核四带多节点”为支撑的庞大金融网络正在崛起。即建成以“贵阳国际金融中心”为焦点,以贵阳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毕节为轴线,与周边重庆、成都、南宁、昆明等地密切联系的区域金融体系。
始于2008年、体量庞大的“引银入黔”(后拓展为“引金入黔”)工程,吸引了中信银行、花旗银行等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先后落地贵阳,使之成为泛珠三角区域最具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金融城市之一。为促进各家银行及金融机构有序竞争,推动贵州金融产业繁荣与发展,“引金入黔”战略核心工程——“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已于2012年开建。
按照规划,这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项目是国内外知名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及国内外上市公司总部经济的城市经济集合体,高度集中金融、商贸、服务、会展、商务办公、酒店和高级公寓等设施。三年建成投用后,将成为整个贵州的CBD、推动贵州步入金融时代的核心驱动器。
事实上,随着贵广高铁建成开通及长昆、成贵、渝黔高铁相继开建,日渐紧密的高铁网催生贵阳无可比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成了“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落地。在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一项项先进科技正源源不断输送出来,支撑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等产业迅速发展;在贵阳综合保税区,跨境金融业务得以完美实施,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等业务正火热进行;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为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打开了一片“蓝海”。2014年5月,发改委、央行将贵阳列为全国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的5个定向申报城市之一。在此基础上,贵阳移动金融产业基地应运而生,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金融专业委员会也花落贵阳。
诸多现象表明,随着“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几个月后正式开启入驻按钮,一场带动贵州、辐射西南的“金融盛宴”即将粉墨登场。
《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全力打造金融支柱产业,推动金融业提速发展,将贵阳建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及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本刊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