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访省政协委员林光进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过去的2014年,是省政协委员林光进四喜临门的一年:当选省科学与健康协会会长;研制生产的“贵台红”茶叶获中国产品创新奖;企业的主打产品“贵台红”获贵州省“五张名片”十大品牌奖;获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茶产业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
参加今年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林光进委员递交了什么提案?
林光进说,他关注的是健康产业,在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当今,保护健康,发展健康产业越来越重要。
林光进委员告诉记者,当前,贵州农村的医疗体制改革还远未到位,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依然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设施设备简陋,县乡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老化,缺医少药,经费困难,农村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因此,林光进委员呼吁,提请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我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哪里?
林光进委员指出:一是硬件条件差;二是医疗卫生人才短缺;三是相当部分农村贫困群众难以承担个人参合费用;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不顺,监督难度大。
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民病有所医?
林光进委员建议:一要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家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遇,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力度,建立公共财政对基层卫生的补偿机制。二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提高政府补助水平,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统筹层次、统筹水平和待遇水平的基本统一,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要不断加强农村县、乡、村医技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力度,通过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培养农村骨干医务技术人员,提高基层卫生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广大群众服务。四要加强农村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农村医药事业发展,开展农村医药资源普查规划,建立农村医药资源库。加强农村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民间农村老医生、民间药房、诊疗技术,建立我省农村传统医药名录。五要建立健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各族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不断提高和保障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六要充分调动非公经济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扩充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现在,在很多地区县级非公经济民营医疗机构所办的医院硬件条件相当不错,医疗设备先进,医疗人才调动较灵活,人才资源相对较好,服务质量也相对更好。只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优势,补充县、乡村一级医疗资源的不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