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观念 抓重点 建机制 破难题
——台江县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侧记
□台 宣
今年以来,台江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实现群众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抓重点、抓硬件、抓机制、抓管理、抓服务”为目标,突出七个重点,破解两个难题,实现三大转变,建立六项机制。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抓统筹领导,确保“行动”有保障
一是领导重视。为进一步抓好台江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确保工作内容不变,力度不减。调整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及联系职能部门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相关工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段,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人,职责明确。
二是出台相关文件。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分别制定了《关于调整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台江县2014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实施方案》、《台江县2014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考核办法》、《调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各部门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区域的通知》,切实加强对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使台江县的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单位任务明确,措施落实到位,为多彩贵州文明行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抓重点治理,确保“行动”有实效
突出七个重点。一是以“治脏”为重点,对县城区内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影响市容市貌的乱堆乱放杂物等,纵到底、横到边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整治。二是以“治乱”为重点,对各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残垣断壁、破损广告等进行整治。三是以“治暗”为重点,投入资金351.65万元,更换路灯镇流器52个,更换路灯94只,新增路灯柱167盏,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维护主干道路灯设施,提高亮化标准。四是以“治差”为重点,严格规范交通秩序。通过多种形式在县各部门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235次,教育了违反交通法规34800人次,处罚了9875人次,切实保证了交通秩序畅通工程落到实处。五是以“治破”为重点,总投入6253.1万元。六是以“治小”为重点,针对农贸市场和公厕个数少、容量小、硬件设施差、日均流量大,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投入资金600万元对县城苗疆商贸城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新建面积1009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投入资金122.4万元,建成公厕2座。七是以“治重”为重点,对台江县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寨、重点景区实行周巡查机制。无特殊情况下,每周带着“整改通知书”到现场亲自督查,查出问题,能立即整改的马上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当面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共发出20份,已完成整改19份,落实率达95%。
■抓城市建设解决两大难题,确保“行动”有突破
一是解决了城市建设管理亮点少,无特色的问题。围绕“天下苗族第一县”民族特色进行打造城市建设管理,基本形成具有标志性的、有特色的小城。二是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健全、配套滞后、设施功能不完善的问题。
■抓管理手段,确保“行动”有创新
台江县经过长期摸索、征求群众、部门意见,以及借鉴周边县市的先进工作经验,实现了管理上的三大转变。
一是实现了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按照省、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工作要求,围绕“三创一满意”和实现“三优”的工作目标,制订了城市网格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危机处理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严格、规范、科学、可操作的指标体系。
二是实现了从运动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出台了《台江县2014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实施方案》、《台江县2014年“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考核办法》、《台江县文明县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意见》等。基本形成了督查例会制度,周点评、月测评、季考核制度,强化工作分解,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机制,实现了“责任主体明晰化”、“目标责任具体化”、“监督检查常态化”,城市管理效果得到有力保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是实现了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从坐在办公室等问题产生,媒体曝光、群众投诉、领导批示、整改通知等被动来安排工作,把善后处理并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转变为主动走出去排查,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控制类似问题再度发生的措施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从而达到治本的长效管理方式转变。
■抓机制建设,确保“行动”成新常态
一是建立“一整改、二督办、三通报”机制。针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由县创建办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不力的下发督办、通知书,督办再整改不力的,新闻媒体曝光,并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下发督办通知和通报批评的,均与月查、季评和年考挂钩。
二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机制不完善、不落实,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多块分割,多头管理,权责不明,职能分叉,关系不顺,相互推诿,无人管理等实际情况。将分散在相关行政部门的市容环境、公用设施、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等7个方面的全部或部门行政处罚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成立了“县综合执法大队”,有效地建立了县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
三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管理环节和每个管理者。县、乡(镇)、村(社区)层层签订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从纵向管理链和横向管理链用责任状有机连接。
四是建立全方位城市管理监督机制。通过整合分解在各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权,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执行全天候的巡查。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公开服务牌接受群众监督及社会监督员监督相结合。利用网络、报刊、短信、电视台等开设“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专栏,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舆论的监督。构建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四位一体监督机制。
五是建立360度和360天城市管理机制。360度:在城市管理上没有重要路段和非重要路段,主要街道和非主要街道,重要地区与非重要地区之分,不留死角,实现全覆盖。360天:没有白天与夜晚,上班时段与休息时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之分,建立了全天候管理机制。
六是建立调度会点评通报问效机制。4月份以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调度会共召开11次。通过召开“调度会点评”活动,充分引起了各乡镇、单位领导的重视,县城主要街道的卫生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抓宣传教育,确保“行动”有氛围
充分利用“一网(台江县人民政府网)、一报(今日台江)、一屏(秀眉广场LED大显示屏为主)、一台(台江县电视台)”定时、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并在县电视台等新闻传媒开设了“文明创建在行动”专栏,县各单位、乡镇、村设立“道德讲堂”,利用乡镇人大代表培训期间进行“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专题授课,强化动态宣传和营造浓厚氛围。
■抓交流学习,确保“行动”有提高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先后两次分别组织台拱镇、住建、工商、交警大队四个单位负责人到剑河、三穗、雷山三县考察学习“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和“创建文明县城”工作。通过学习先进县的经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工作方法、方式,拓宽了工作思路,并结合本县实际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