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化治理石漠化
——兴仁县建设工业园区小记
□本报记者 潘 建
兴仁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石漠化程度严重,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全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黄金开发,产业结构单一。2012年以来,随着全省“三化同步”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县上下转变思想,提振精神,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禀赋等优势条件,按照“一园两区六支柱”的“126”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多结构的产业支撑体系。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兴仁县因地制宜,以工业化治理石漠化,积极采取向山要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合理布局 科学选址
根据省委、省政府“三化同步”战略的实施,兴仁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兴仁煤炭、水电、交通等区位优势,规划了“一园两区”的发展蓝图(即一个工业园区分为巴铃重工区和陆官轻工区)。巴铃重工区主要依托兴仁丰富的煤炭、水利、电力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及煤化工上下链产业,定位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陆官轻工区主要以农特产品加工,重点扶持本地农特产品发展,布局以薏仁米精深加工为主导,辐射带动当地特色农副食品的发展;以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服装、制鞋、电子产品、建材等为一体的轻工业,定位建成覆盖滇、黔、桂三省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
在园区建设选址中,兴仁县结合全县土地资源短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实际,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提出了“以工业化治理石漠化”的新模式,按照“三少一无”的原则(即占用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及无基本农田),对全县各地质地貌进行对比论证,科学选址。巴铃重工区选址范围内80%以上属于岩石地质,风化严重,不适宜农作物或林木生长,80%以上范围内无人居住,历来处于闲置状态。就区位而言,该片区又紧靠惠兴高速巴铃站附近,距贞丰白层码头仅56公里,距该县境内打鱼凼6060万立方水利枢纽仅7公里,交通便捷,供水有保障,具备了发展重工业的基础要件,再通过向山要地的方式解决了工业用地瓶颈。陆官轻工区90%以上为丘陵、荒坡及未利用地,且涉及人口少,搬迁少,加之紧邻县城,离城中心仅5公里,“七通一平”要素保障成熟,通过向山要地解决荒山荒坡的综合利用后,按照“产城一体化、工商同步化、用工本地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家庭化”的五化标准,该片区成为该县大力发展轻工制造业,打造轻工工业城的优选之地。因此,该园区一跃成为西南地区综合条件最好的省级工业园区。
因地制宜 梯次开发
兴仁工业园选址均在石山、荒坡之上,其中巴铃重工区坡度平均达到30度以上,陆官轻工区坡度达到40度以上。若采用整块土地掘平的方式,开发成本较高。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兴仁县提出了“工业梯田”的开发模式,即根据地形地势,结合厂房建设需要,采用梯状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如:陆官轻工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主要针对中小轻工加工产业的特性,通过对场平方案的不断优化,将整个标准厂房区场平由最初的1个完整平台拆分为9级台阶15个版块,土地最高差达30余米,基础场平土石方开挖量由1个完整平台的700万立方降低到100万个立方,同时还减少了在场平、道路同步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一、二次开挖,共计节约建设资金2.8亿元。巴铃重工区通过对重点产业的区划分块,台式开发,形成了错落有致、有机衔接的整体,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落户该片区的广西登高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场平工程就分3级平台,将自备电厂、铝水加工等项目分区布置,合理规避了土地的高差制约。
高效利用 效益显著
从土地成本看:就征地成本来说,工业园区目前征地9000余亩,因85%以上为丘陵、荒坡及未利用地,平均征地成本每亩为5085元,比征用农用耕地、林地平均每亩少约1.5万元,整个园区预计节约征地成本1.35亿元。就提高土地利用率来说,以标准厂房为例,规划占地面积1800亩,按最初一个平台进行场平,建设1层钢结构厂房及三层以下框架混凝土的设计方案,该片区用地指标内,仅能建设标准厂房70余万平方米。而通过改成9级台阶,规划建设了五层标准厂房,相同的用地指标内,可建设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通过“海量”建设,待1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全部建成后,可满足200至600家企业入驻,解决就业4至8万人。
从发展效益看:整个园区按照千亿级目标建成后,可解决8至10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可带动全县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受益人员可达20万人,预计每年提供财税收入100亿元左右。目前,巴铃重工区已入驻钢结构、煤电铝、塑胶新型建材等企业4家,陆官轻工区入驻服装、制药、建材、玻璃钢、皮具等企业39家,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财政税收近10亿元,目前已经投产18家,产值近10亿元,拉动就业近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