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84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6-06

用双手勤劳致富 用爱心回报社会

——记七星关区远芳藤艺家具厂

□杨 蕾 罗 尧

  为留守儿童、贫困大学生捐款,捐赠100套价值7万元的残疾人擦鞋藤椅······,用爱心回报社会,用行动履行企业责任,远芳藤艺家具厂的老板杨林,一步一步地在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在兑现当年许下的诺言。

  “真的要感谢微型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工商部门,没有他们,也没有今天的我。”年仅27岁的小杨老板在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历程时,眼眶湿润了,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家庭贫困,14岁的杨林跟随几个老乡前往沿海打工,2008年他毅然放弃月薪三千的工作回乡创业。“万事开头难,靠着借来的几千块钱,我开始了创业之路。慢慢地积累了口碑,产品有了市场,我就想扩大规模,但‘融资难‘又变成了拦路虎。2012年我经过微企宣传活动现场时,被‘3个15万元‘所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第一次走进七星关区工商局市东分局服务大厅。”

  刚开始创业,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杨林忙碌到连去工商部门办照的时间都没有,为给像杨林这样的企业主节省时间,市东分局亲自上门为其办理微企相关手续。很快,远芳藤艺家具厂成立,一身干劲的杨林利用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补助款5万元购买了3台加工制造设备,扩大了厂房规模,带着新招的工人投入生产,但产量扩大了,销路却没有打开,产品堆积、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又让年轻的杨林陷入困境。了解到杨林的困境后,工商部门上门为他的企业“把脉”。“得到工商部门给我开的‘药方’后,我把销售重心转移到周边区县,销路打开了,产品供不应求。”

  订单的源源不断,使27岁的杨林再次遇到新问题,原本的厂房和工人已经无法满足,再次扩大厂房、雇佣新工人又需要一笔大的资金,去银行贷款又没有抵押物,亲戚朋友又帮不上忙,辗转之下杨林又一次走进七星关区工商局市东分局服务大厅,在了解杨林的来意后,市东分局工作人员立即和相关银行取得联系,帮助了解贷款要求及需要提供的资料。“在工商人员的帮助下,我以税收奖励为质押的方式取得贷款资金8万元,这下又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在微型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工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杨林切实地解决了部分融资难、用工难的问题。自入驻毕节市小微企业第二创业园以来,小杨老板的藤艺厂共培训了来自农村的就业劳动力80余人次,在厂就业职工50余人,其中残疾员工18人。建厂以来,始终以培训农村劳动力为中心,以带动农民朋友勤劳致富为宗旨,以创新农村家居产品为创业理念,精心谋划企业发展。

  “因为有了国家政策的帮扶,才有了今天的我,我没有什么大的志愿,我就想用自己的双手带动大家伙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