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中小企业工作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在当天的贵州分会场上,省民营经济发展局(贵州省中小企业局)立即行动,结合贵州实际,向全省九个市、州(贵安新区)部署今年扶助小微企业工作重点——
微企创惠受宠 贵州再推实举
□本报记者 李 丽
2013年,贵州民营经济发展快速,成为全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最具活力的增长极。这一年贵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7.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9.55万户,个体工商户106.06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完成5825亿元。全省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61.65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到185.15万人,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了稳民心、保民生、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
微型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13 年末,全省累计扶持微型企业40000 户,注册资本(实际货币投资)48.4 亿元,带动就业人员21.8 万人。2013 年全省新增扶持微型企业20000 户、注册资本(实际货币投资)24.2 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0.6 万人。
多措并举促发展
根据国发14号文及工信部开展扶助小微企业行动的通知要求,我省加大了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黔府发〔2013〕22号)、《关于印发<金融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操作细则>的通知》(黔微企发〔2013〕2号)、《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税收奖励操作办法》(黔微企办通〔2013〕3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财税支持力度加大。做好微企“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工作。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累计有37387 户微型企业获得财政补助资金22.5 亿元。大力实施“万户小老板工程”。自2009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4562万元,支持小老板7502户,带动就业超过8万人。为进一步扶持我省微型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对微型企业减免各类收费共计14项。
着力解决贵州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加强“政银企担”融资平台建设,在往年与各银行的合作基础上,2013年又增加了与农信社、交通银行、国开行、中国银行等银行机构的合作,推出了一批适合贵州工业经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贵州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贵州联络处,开展深度合作,搭建企业场外融资平台,建立贵州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绿色通道,并对挂牌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落实“3个15万元”金融扶持政策,截至2013 年末,全省累计有10554 户微型企业申请贷款支持,较上年同期增长5579 户,申请户数占全省扶持总数的26%;有7171 户获得贷款支持9.89 亿元(户均13.8万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20 户,7.05 亿元,占全省扶持总数的18%。
支持中小微企业“走出去”。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组织“百名民营企业家东行取经活动”,以商招商,帮助民营企业在开拓视野、转变观念、找到差距、求取真经方面取得实效;积极组织实施“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提升计划,充分发挥“两赛一会”产业推进平台、创业就业平台、文化融合平台、品牌塑造平台的作用;组织中小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香港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并与省商务厅共同组织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把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作为提高中小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和“贵州星光培训工程”,2013年免费培训10000人次以上。在省人社厅指导下,在全省首次启动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并创新采用网上申报方式。
促进集聚发展。省中小企业局制订下发了《关于鼓励民企进园区进标准厂房和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关联聚集的指导意见》,从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与产业园区和大企业繁荣共生的12条措施。开展民企进园区活动,组织10多个民间商协会、民营企业到金沙园区、汇川园区投资考察。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在全省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模式。
同时仍面临一些问题,我省小微企业多处于创业期、成长期,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自身竞争力有待提高。虽然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受惠面和支持力度还赶不上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劳动力紧缺的现象呈扩大趋势,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弹簧门”、“玻璃门”、暗卡多、税负高等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在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中还一定程度存在执行不到位、放水不到田的情况。由于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市场前景不明朗,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持续推动重实效
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龙超亚表示,2014年,我省小微企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必须首先从政策上、扶助理念上的提升来实现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过去的发展成果及经验告诉我们,非公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省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重要而深远,因此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积极营造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完成《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指标任务分解及细化,强化现有小微企业发展优惠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优化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环境;二是组织各地区开展小微企业政策宣传与现场咨询活动,让企业了解、运用政策;三是按照“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今年培育高级职业经理人100名。完成“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及“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人员培训1万名,其中赴港培训班4期,并根据小微企业行业共性、具体需求等开展一批有针对性的小微企业专项培训;四是开展2014年度民营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畅通小微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渠道;五是加强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及小微企业创业园区的支持。
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一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小微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支持一批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体系项目,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突出、技术实力强的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二是开展服务企业大行动,梳理并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1+10+N”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为重点,推动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提高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及效果;四是以万户小老板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以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初创型生产经营实体等市场主体培育发展;五是大力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继续举办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和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促进妇女创业小微企业以及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抓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一是落实与各大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建设的长效化、制度化;二是继续完善“黔贷通”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更多中小微企业;三是继续推进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深入开展股权融资培训,推动更多企业到上股交上市、挂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