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1538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3-13

  自2010年4月开始,贵阳市就开始选定云岩、南明两城区的部分社区和学校作为试点,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运输,还根据各社区实际需要设置分类垃圾桶,免费发放150万个可降解垃圾袋,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三年来,贵阳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对此,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在贵阳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提案》建议:

在贵阳市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本报记者 杜 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贵阳市城市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2012年底已达2600多吨/天(不含花溪及三县一市),而且还以每年7.9%的速度递增。仅贵阳市中心城区每天就要产生生活垃圾1580多吨,而目前运营使用的两大垃圾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总量仅为1400吨。预计2014年底,贵阳最大的填埋场——高雁填埋场就将填满。

  探寻“四方联动”机制

  垃圾问题历来都是一个社会化问题,如何进行无害化垃圾处理,一直就是困扰着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且十分棘手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处理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根据调研,目前,处理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烧、堆肥三种方法。但垃圾如果不经过分类的话,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都存在弊端,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据了解,贵阳市乌当区于2013年6月28日出台了《乌当区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在遵循“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发动,企业主动,市民行动”的“四方联动”的运行机制,逐步开展全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据介绍,乌当区生态文明局、城管局等单位联合贵州高远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13日进入乌当区振华小区做垃圾分类试点,前期进行了1个多月的摸底调查及宣传动员工作, 于6月27日正式开始收集、运输及加工处理工作。该小区共有84户居民,常住居民82户,目前已经有76户居民自愿成为会员,占小区居民的92.75%。

  截止2013年6月底,经过一年的实践运行和数据统计,该试点餐厨垃圾约12437.4公斤,可回收垃圾约2558.6公斤,其它垃圾约21771.1公斤,也就是说,生活垃圾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达到85%以上,真正填埋的只有不到15%。

  在调研过程中,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还了解到,由于参加试点的小区和居民人数少,目前负责该项目实施公司整体处于亏损阶段。此“创新模式”是规模效益,参加的居民达到4000户以上,公司可达到盈亏平衡,可走自我造血、产业化之路。

  试点先行 全市推广

  因此,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

  1、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垃圾分类是一项民生基础性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的系统工程,应本着“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原则进行。实践证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要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再去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因此,应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城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将城管环保、商务、发改、农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纳入其中。

  2、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在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同时,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条例)及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障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进行。

  3、以“区”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工作。因乌当区有良好的垃圾分类的基础条件,将该区作为贵阳市的试点区,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待1年左右将模式成熟后,向贵阳及全省推广。

  延伸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小知识

  垃圾收集容器为黑、黄、绿、红四种颜色,分别贮存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中,餐厨垃圾由专门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收集,由餐厨垃圾处理单位处理,全程实行密闭运输。可回收垃圾分类收集后送往再生资源回收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交易市场、加工基地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有害垃圾由专业部门收集,采用完全密闭化运输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置。不可回收垃圾由清运工人运送往垃圾转运站,再转运至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