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7期 本期1508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1-10

歌唱的不都是鸟

□付秀宏

  有一种生命放在鸟笼内,也会鸣叫,而且异乎寻常。

  它在鸟笼内“呱呱呱”不停地唱,类似高拔、抒情的美声唱法。它仿若和什么较劲似的,吸气的间歇都省略了,真像农民赶大集,吵吵嚷嚷,风风火火,着实少了慢生活的闲情。

  鸟笼里的这种生命被囚禁还不算,还要被蒙上布幔,不懂的人就可能错认为鸟笼内歌唱的是鸟。

  只有当某位聪明大胆的人儿揭开笼上的遮掩时,人们才会发现:歌唱的不一定就是鸟,有可能是会唱歌的老鼠,也有可能是滑稽丑陋的青蛙。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八木健,培育了一百多只会唱歌的老鼠,叫声像小鸟般婉转可爱。大家知道,普通老鼠在紧张时才会发出“吱吱”的叫声,情绪平稳时发出的声音都是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而会唱歌老鼠的鸣叫声人耳能听到,源于这些老鼠经过科学的基因组配,喉咙被变细了,老鼠发出美妙的声音遂成现实。

  “唱歌老鼠”在笼中歌唱,属于科学新突破;而青蛙被捉于笼中混淆视听,是仅仅“好笑”就能概括了的吗?难道青蛙自己本身就是滑稽丑陋的吗?

  不是,绝对不是。青蛙的这种命运,不少时候并不是它自己的本愿,而是一些人的蓄意炒作。是制造、操控这种迷局的人所玩的把戏。

  当很多人见到囚禁于笼子里歌唱的不是奇异的生命,而是青蛙,最终明白了真相——这是某些物件在冒充鸟儿,因为它们没有乱芋充数的外形,就被故意蒙上了布幔。于是,不少人就开始痛恨青蛙禁不住诱惑,没有真本事却附庸风雅,甚至说青蛙走错了路。

  可世上的青蛙有很多种,它们有可能是在命运的某一个节点,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某一个空间,进来了,就要歌唱,有时是出于生命的本能,有时纯粹是为炫耀声音上的强势。

  但青蛙离开了属于自己的家园,在异化的空间生存,它内心就没有一点儿失落吗?细想下去,青蛙离开了水洼,离开了大地,它真的能持续快乐起来吗?

  歌唱的不一定都是鸟,也有水中的青蛙、会唱歌的老鼠,吃露水的蝉等等,世界就这么复杂。

  说实在的,笼子里的青蛙角色,内心里也充满了躁与火,后来甚至演变成怨与愁,它本来对自己的池塘怀有深深眷恋,那种叫声也属于天然野趣,今天它却被豢养于鸟笼之中,让人只闻其声,难睹其容,缺少了真实的阳光照耀。

  人一旦蒙上脸,和蒙着布幔放在鸟笼内的青蛙一样,很多人认不清他或她是什么样人,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不知他(她)是什么鸟样儿。那么,这种迷局最终由谁打开,而拎着装有青蛙鸟笼的蒙头女孩的面纱又由谁去揭开……

  有人恨恨地说,就是蒙头女孩操纵了这件事,她自己还故作神秘——把头蒙上。但这位蒙头女孩又被谁所操纵,难道她这么年纪轻轻就有这等心计,会把自己的头蒙起来欲露还休?是不是还有一位你看不见的神秘人在操纵着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连环迷局呢?

  蒙头女孩与半蒙的鸟笼之间有什么隐喻呢?被囚禁的青蛙与蒙头女孩之间有什么宿命相连的联系吗?

  想来想去,蒙头女孩虽遮住了容颜,但谁不晓得面前的女子佳人风姿绰约;而女子佳人的纤纤玉指,勾住的自然不会是凡俗鸟雀。

  ……

  我想,面对生活的怪象,只有当人的心灵回到淡然,不再慕奇掠怪,才能静静地聆听来自池塘水洼青蛙的叫声。我又常常想,生存于城市的人,又何尝不是一只离开池塘的青蛙?也许现在就被养在鸟笼之中。但是,只要池塘还在,人的向往自然的心就不应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