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在于创新 关键在于行动
——记民革省委大专支部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近年来,民革省委大专支部不仅被评为“民革全国先进基层组织”、“贵州省先进基层组织”、“支部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而且,该支部党员还多次获得“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全国祖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3年,鉴于成绩突出,该支部又被民革省委评为“支部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是什么使民革省委大专支部充满了强劲活力?又是什么使得该支部获得一个又一个光荣称号?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支部有关负责人总结道:创新,是支部发展的不竭动力。
选择最佳着眼点 参政议政结硕果
不竭动力,其意指:“源源不断,不枯竭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民革省委大专支部原是一个以大专院校教师为核心成员的省直支部,自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以来,现党员成份已由过去单一的教师队伍,发展为由教师、医师、工程师和经理等各条战线40余名业绩优异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构成的综合性支部。
“围绕中共贵州省委的中心大局,积极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在各方面不断创新,可以说,创新,是支部发展的不竭动力。”谈及如何创新,民革省委大专支部负责人说。
的确,如同该负责人所说,记者了解到,民革省委大专支部的最大亮点在于积极参政议政:从2002年至今,该支部党员写过的提案,发表的论文,提供的信息多达几十人次,内容涉及对台、“三农”、“孙中山精神”、法制、民生、环保、文化、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各个方面。其中,白贵春提出《贵阳市白志祥医院为在筑救助站救助对象免费治疗骨伤科疾病》提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和好评;陈明芷在全国孙中山先生理论研究会发表的《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论文,荣获全国优秀论文奖;王春雷撰写的《建立民工培训与转移常效机制》提案,被民革省委采纳为2008年全国政协提案;齐新潮作为三届省政协委员,履职期间共提交提案40余件,多次荣获省政协优秀提案奖。
究其大专支部参政议政取得的成绩,主要源于每个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做到特色独具,富有创意。如:齐新潮2003年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提案,不仅被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价为“具有独创性、前瞩性和全局性的好提案”,2013年初,他在全省民主党派与省长协商对话会上,就“三农”、“招商和城镇化建设”等发言,多次引起省长陈敏尔的关注和插话,受到了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晓凯的高度好评。认为该支部参政议政的基本经验是:党员立足本职工作,放眼大局发展战略,加强社会调研思考力度,找准提案物质要点就能产生创新佳作。
调动党员积极性 支部生活展风采
生命在于运动,支部在于活动,离开了创新活力的支部,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革省委大专支部的组织生活,除了按学校规定放两个假期外,每月例行一次,党员出勤率一般都保持在70%左右。而形成党员踊跃参加支部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个党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如:刘惠安是贵州师范学院的教师,由他牵线组织的民革省委大专支部与该院的教学调研活动,使每个参加活动的党员教师都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刘华荣是省农科院的研究员,由他牵线组织的民革省委大专支部与该院的农科调研活动,使到场的农业产业企业家党员获得了新的智力支撑;邓盛毅、谢明浩、谭小文三位都是企业家,支部党员近三年全年《团结报》的订阅,均由他们全资赞助;龚力力、白贵春二位均为贵州名医,他们为支部党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许钟玲老支委,不计报酬,兢兢业业为支部党员默默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使该支部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徐世光老主委退而不休,始终带着他的老相机记录着支部生活的每次场景,为支部优良作风的传承,保存了鲜活的资料。除此,许多年过七旬的老党员不畏年迈,积极参加支部生活,为该支部建设建言献策,认为每月一次的支部生活,就是他们退休后最重要的政治生活和学习场所。
整合资源汇力量 公益服务开新篇
“三农”问题是民革工作的重心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2004年,民革省委大专支部汇集全体党员之力,为惠水县龙泉村捐资一万余元,为该村修建蔬菜大棚10余个,为每个获益农民平均增收3000余元。教育问题是民革省委大专支部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该支部全体党员,为龙泉村小学捐资5000元修建简易篮球场一个,为龙泉村小学生解决了无正规操场和打篮球难的问题。2006年,民革省委大专支部全体党员,为贵阳市花溪区牛场乡小学捐书800余册,赠送天文望远镜一部。支部相关音乐、数学、语文教师定点帮扶该校整三年。2009年,民革省委大专支部联合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向当年凝冻灾区贵定县捐资捐物共计20余万元。2010年,民革省委大专支部与民革省委共同发起,联合贵州苏宁公司开展抗旱救灾捐资活动,共向安龙、开阳、西秀等县区捐资65万元。2011年,民革省委大专支部联合民革贵大支部,向“思民书屋”捐书2000千余册,并与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一起,与贵定县定东乡完小签定三年帮扶战略协议,现已为该校捐资组建腰鼓队一支,图书800余册、棉被300床,幼儿课桌60余张,并受到省慈善总会好评和表彰。2013年5月,民革省委大专支部联合省校园文化研究会,向国家贫困县罗甸县6家中小学捐赠图书十余万册,共计人民币20余万元,受到了受赠学校上千名师生的隆重欢迎和称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支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民革省委大专支部这些年来所取的一点成绩,核心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行动。”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民革省委大专支部之所以工作出色,成绩突出,既离不开民革省委领导的关心,也离不开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全体党员的不懈追求。与此同时,还在于支部主要负责人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在每次支部活动会上,民革省委大专支部主委齐新潮每次都要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在不断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加倍努力,拼博进取,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支部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把民革省直大专支部的工作推向一个更好更高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