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逛书店
□黄琼喻
大概是从小喜欢逛书店的缘故,在台湾探亲数月,我去得最多的场所不是超级市场,不是旅游景点,而是各类书店。
台湾的书店和大陆一样吗?台湾的书业发展走向如何?在逛书店中,我渐渐品出了宝岛所特有的书店文化。
书店老板为我打八折
我所暂住的桃源县埔心,是个不大的小镇,街市上却有五六家书店。晚饭后,我信步街头,常常去书店随意翻翻。台湾的书店一般到深夜11点多才打烊。
台湾的图书印刷精美,品种没有大陆多,价格一般每册约二三百元台币,折合人民币70元—100元,价格高出了大陆七八倍。我第一次去书店时买了一本《台湾旅游指南》,该书424页码,定价250元台币。
台湾的书店多为私营,书店全部是开架售书。一次我去埔心的光华书局买书,老板姓庄,50多岁,客家人,祖籍福建。交谈中他知悉我来自大陆,分外热情,破例给了我八折的优惠。
此后我成了庄老板书店的常客,光华书局同台湾的一般商店一样,店面不大,但店堂很深,呈窄长形,一楼的营业面积约60平方米,二三楼则为庄老板一家的住处。庄老板说这套门面房是他自己的,图书的进价一般为六折,正常售价为九折,书局还兼卖文具用品,每月能挣四五万元台币,在台湾属中等收入。
我问庄老板:有些书卖不出去,积压了怎么办?他说他们书店均属代销,不是包销,书卖不出去可以退还给出版社,然后再换一批新书。难怪我翻看版权页时,发现书架上大多为当年出版的新书。
每次进了新书,庄老板总要向我推荐一些。我想买一些介绍台湾历史与现状的资料书,几天后,庄老板专门为我进了一本克宁出版社新版的《台湾百科》,作者是日本教授松永正义等人,定价300元台币。该书图文并茂,配有照片资料、图表、年表等,我很喜欢,当即就买下了。
台湾的书店经营因地制宜,城乡书店各有特点。我去过桃园、新竹一带的乡镇书店,规模都不大,多是一人一店式经营,以卖书为主,兼营报刊与文具,服务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
台湾书店多,可书摊却很少见。不像大陆的城市,街头的书报亭书报摊到处都是。台湾的街头最多的是卖槟榔、香烟的商亭。台湾的一些超市也兼卖图书,但我发现在超市里买书的人并不多。
漫步台北书店街
台湾的购书中心在哪?台湾的朋友建议我去台北的重庆南路书店街走走,说那里是台湾最大的书市。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乘车专程到台北去逛书店街。出台北车站,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闻名已久的重庆南路书店街。果然书店街气派非凡,高楼上悬挂的书店灯箱广告扑面而来,一个书店挨一个书店。据说这条书店街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台湾的读书人最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岛外观光客的文化观光区。
我首先走进“书香林”书店,这是一家三层楼的综合书店,一楼进门处摆的是最新畅销书,靠墙两边的书架上,按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依次排列,摆满了五颜六色的书。二楼则是按出版社为序排列,多为丛书与套书。三楼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科书与参考书,以“大学联考”(即大陆的高考)辅导材料为多。街两侧的书店各具特色,有的以丛书见长,有的以文库取胜,有的专营教科书,有的专卖外文书,购书十分方便……
在这个书香世界里,据说有几万种林林总总的新书。其中有不少大陆作家所著的书,如上海作家叶永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老作家肖乾的《未带地图的旅人》、北大博士姜南杨的《台湾大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胡鞍钢的《挑战中国》等。
书店街里的营业员对顾客都十分热情,业务也很熟悉。我点名要买一本2009年11月日臻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营业员很快就从书架上帮我找到了这本新书,定价350元台币,并随书赠我一张精美书签,还帮我用印有书店地址电话的口袋封装好。
台北的书店街上,最大的综合性购书中心当数金石堂书店。据说该书店1983年才开业,却以现代化的连锁经营手法投入书业,对传统的台湾书店产生了激烈冲击,推动了台湾书业从小店式经营转向拥有宽敞明亮空间的连锁式营运。十多年来,金石堂已从两家店拓展到51家分店。该书店为促销与扩大知名度,投入大量经费不断推出活动,如安排作家、歌手到岛内各连锁店做签名做演讲,以吸引读者。受金石堂的启示,台北书店街上的诚品书店推出了“今夜不打烊”活动,日销售额竟突破过300万台币大关。台北的书店街,有的以打折来吸引购书者,有的以策划各种新的活动来吸引购书者,由此创造了台湾的书店文化,展示了台湾书市衰落中的生机。
台北重庆南路的书店街,就单个书店而论,没有一家书店的营业面积与售书品种赶得上原大陆城市的新华书店,但台北书店街上几十家书店连成一片,竞争中的各书店纷纷改进硬软件建设,如采光与冷气、服务态度、新书展示、电脑化库存管理等,使整个书店街异彩纷呈,品种齐全,方便读者,这些是大陆书店值得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