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黔东南自治州着力推进凯里—麻江同城化建设纪略
□本报记者 潘 建
黔东南自治州经济总量低,最关键的原因是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凯麻同城化是黔东南自治州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凯里—麻江同城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把凯里打造成贵州东部特色综合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加快融入黔中城市群,从而加快黔东南自治州的发展。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黔东南自治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按照国家、省、州关于实施凯麻同城化建设的战略构想,自《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2011年1月获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凯里市、麻江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努力打造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意见,按照“凯里带动、麻江提升、同城发展、协调推进”的方针,坚持“体制创新,先行先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率先突破,带动全州”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委托代管为载体,加强双方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全力推进凯麻同城化建设进程。
同城规划稳步推进
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规划先行,凯里市与麻江县打破行政区域束缚,编制完成了《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并于2011年1月28日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凯麻新城中心城区规划面积从72平方公里扩大到792平方公里。2006年至今,共投入2亿多元编制各类规划230多个,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为实现凯麻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夯实了基础。为适应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方案,2013年4月,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正在开展《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优化调整》(修编)工作。
凯麻同城建设规划区覆盖麻江县下司、龙山、宣威、杏山、碧波等3镇2乡40个行政村,中心城区涉及麻江县415.4平方公里。规划到2015年,凯麻同城城镇人口达到45万人,其中麻江县达到10万人。到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120万人,其中麻江达到30万人。结合《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和《凯麻新区近期建设规划》,麻江县在下司片区,启动了下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和综合服务中心区域城市设计,面积为2平方公里。同时,还启动了宣威镇、龙山乡两个风情小镇和宣威镇咸宁、乌羊麻两个特色村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按照凯麻新城产城结合、产城互动以及差异化原则,用特色引领园区建设,统筹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科技产业园、港深科技园、电梯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等五大“百亿产业园”和以汽车贸易、建材经营、中药材批发等为主的五大“百亿物流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城市规模及产业支撑。目前,共实施建设项目859个,其中续建项目321个,2013年新建项目538个;在招商引资方面,已有沃尔玛、新希望、三一重工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陆续入驻凯里、炉碧两个开发区,其亚铝业、西蒙斯电梯、黄帝车辆净化器、新希望饲料、中昊电子、凯荣玻璃等规模企业也纷纷落户,并建成投产显现效益。截至4月底,凯里经济开发区已入驻工业企业118户,建成投产53户;炉碧经济开发区落户工业企业65户,建成投产25户。2012年,凯里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0.77亿元,同比增长34.43%,炉碧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136.4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道路网络建设。加强凯里和麻江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通道、市政干道和城市公交联络线的规划、建设和衔接。加快调整凯麻城市内公交线路、站场、综合交通和公交客运枢纽,扩大公交覆盖面,加快一体化公交网络建设,致力提升同城化运载服务能力。2012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其中新建道路14.45公里;目前正在施工建设或开工建设道路17条,总长64.56公里。着力推进市政建设与信息通讯。统筹推进凯麻大城市内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数字电视网、电子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完成了炉碧大道、炉山工业园区道路等绿地绿化工程等8个;加快建设或提升完善奋达广场、市行政中心广场、二一O广场、佳禾盛世广场等公园项目;加快修建垃圾收集站、处理站、填埋场等。
管理体制不断健全
根据州委、州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将凯里市鸭塘街道、麻江县下司镇委托凯里经济开发区进行管理,凯里市炉山镇、麻江县碧波乡委托炉碧经济开发区进行管理,目前,委托代管乡镇街道工作已经结束,基本实现管理体制、规划、资源配置、路网建设、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强农惠农政策和投融资同城化。同时,凯里市、麻江县、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已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凯里市、凯里经济开发区行政体制机制理顺后,在征地拆迁补偿政策以及老龄补贴、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标准实现了统一,极大推进了凯里市、凯里经济开发区同城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