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云灿——
一个亲历“长沙会战”的黄埔军人
□文/图 杨涛声
1939年秋,纳粹德国和倭寇日本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入紧张激烈的阶段。此时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对于日军企图急速推进东亚战局极为不利,再加之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红军击败,使其更加焦躁不安。日军为鼓舞士气,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占领我江南大片国土的罪恶目的,侵华日军首领冈村宁茨亲率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面向中枢要塞古城长沙发起疯狂进攻。这是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国军第九战区代司令薛岳为保卫长沙,调动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24万余人,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略,于9月至10月与日寇进行了一场保卫长沙的殊死顽强的防御战。国军与敌浴血奋战一个多月,打退了日寇的猖狂进攻,长沙古城岿然不动,取得了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那时刚从黄埔军校第十四期十总队步安科毕业的安云灿,亲自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战。
1920年3月,安云灿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的一个贫民家庭。他9岁时,父母含辛茹苦、节衣缩食,省下的钱供他读了三年私塾。因他聪明伶俐,刻苦用功,深得私塾先生厚爱。他不仅能熟读圣贤诗文,还写得一手好字。15岁时经先生推介进新式学堂读书。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勤奋努力,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性格成熟稳重,时刻关心国事,常接交进步学友,并立下将来要报效国家的鸿鹄之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国民众义愤填膺,抗日情绪激荡,湖南广大民众“驱除倭寇,拯救中华”的激情更加高涨。安云灿所在学校全体师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手举标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抗日,保卫河山!”“誓将日寇从中国赶出去!”等口号。安云灿争先加入了游行队伍,爱国热情点燃了他要从戎杀敌、抗日救亡的胸中烈焰。
1937年10月初,安云灿闻讯江西庐山黄埔军校招募新学员,内心激动不已。他立即邀约志同道合的10多个同学,身背行囊,毅然离开学校,奔赴庐山报考军校,投笔从戎。从凤凰到庐山千里迢迢,他们一路跋山涉水,晓行夜宿,步行半个多月,终于抵达庐山,除一人因病未被录取外,其余全部考入军校,安云灿是其中佼佼者,以全优成绩破例升入军校第十四期十总队步安科机要班学习。当时因抗战吃紧,南京告急,国民政府决定将军校迁往成都。他在校参加严格受训20天后,于同年11月11日,同其所在第十四期669名学员和第十三期、第十五期1510名学员,共2179名学员,全副武装,急速行军,向大后方四川成都进发。从庐山到成都相距2000余公里,途中跨越千山万水,穿过荒野丛林,历尽千辛万苦。安云灿一路咬紧牙关,鼓舞同伴,克服艰难险阻,辗转奔波一个多月,途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铜梁。在铜梁整训近一年后到达成都市区北较场军校校址,完成了黄埔军校西迁的一次壮举。
安云灿所在的第十四期十总队步安科属黄博军校成都分校,校址在南较场。分校主任为李明灏、副主任为彭斌。在校学习期间,安云灿严格遵守校训校规,熟读军事理论书籍,刻苦投入军训实战演练,在学员中可算出类拔萃,很受教官和校方赏识,被提为军官加以重用。1939年8月中旬,安云灿以甲等步科的优异成绩在黄埔军校毕业。毕业后不到10天,安云灿和步安科10几名同学突然接到命令:立即整装出发,加入湘北前线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准备参加长沙大会战。
1939年8月21日,安云灿和十几名同学随军校3600多名毕业生组成的学生军轻装简行,日夜兼程,从成都向抗日前线湘北中国第九战区火速前进。第九战区所辖范围主要是湖南、鄂南、赣北一带,跨三省边域。这里重峦迭嶂,沟壑纵横,地形险峻复杂:左侧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条大河;右侧有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形成天然防线,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动。安云灿等人经过十多天的急行军,于9月5日抵达驻扎在湘北的国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师部。他和同学们依依离别,单独分配到第八团小炮连任见习排长。团部驻地在黄沙街,离前线近在咫尺。团长姓张,湖南常德人,身材魁梧,性格豪爽。他仔细打量前来报到的来自黄埔军校的优等生安云灿,见其体魄健壮,眼光敏锐,透着机灵沉着的气质,想留在身边听用。但安云灿决意要上前线参战杀敌。团长被他的爱国热情所打动,当即派他到离团部15公里地的小炮连带兵打仗。他孤身一人在呼啸的枪炮声中穿过丘陵河沟及逶迤曲折的战壕,来到最前沿他要指挥作战的三连五排。敌军一发炮弹落在他左侧的石缝中爆炸,他飞身跃进壕沟幸免于难。这是他第一次闻到战火的硝烟,亲历死亡的威胁,感受到大战即将来临前那令人窒息、紧张惊恐的气氛。
小炮连连部驻在新墙河南岸离前线阵地不远的新墙村里。安云灿所在排配备的武器仅有五门苏罗通连发机关炮,每次可连射三发炮弹,有效射程只有2500米,是用于阵地防空、防坦的平射武器。因小炮射程短,威力小,无法与日军大炮抗衡。尽管装备落后,但国军将士抗敌意志坚定,复仇火焰中烧。安云灿带领全排战士在我军阵地密林掩盖的连绵山丘上,夜以继日地构筑掩体工事,深挖坑道战壕,并运用军校所学知识经常演练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随时作好打击日寇进攻的战斗准备。
1939年9月14日清晨,新墙河上空雾霾低沉,四周万籁静寂。忽然,从对岸传来隆隆炮声,密集的炮弹穿过云层全部落在我军阵地上,上百架飞机从空中掠过,投下了近千枚炸弹。我军师部下达命令说,侵华日军首领冈村宁茨亲自指挥日军第十一军各师团、旅团,在敌军舰、飞机、坦克的配合下,沿着已被破坏的粤汉铁路沿线和湘北古道,向我军防守的湘北、赣北全线发起猛烈进攻,扬言在一星期之内占领长沙,然后长驱直入,荡平华南和大西南。薛岳司令号令全军将士精诚团结,奋起抵抗,救亡图存,用血肉之躯捍卫长沙每一寸土地,坚决击退日军的疯狂攻势。新墙河是日军的重要突破口,如果失守,屏障攻破,长沙岌岌可危。安云灿所在部队有铁军之称,固守着南岸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军事要地。他冒着炮弹的轰鸣,带着全排战士快速进入战壕,架起钢炮。全师步兵也迅速埋伏在掩体,手持各式武器,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从9月18日起,日军猛攻我新墙河南岸沿线阵地,遭到我守军英勇顽强的阻击。安云灿所在排的小钢炮连续向强行渡河的敌群发射炮弹,不少鬼子被炸得血肉飞溅,葬身水底。在全团火力凌厉阻击下,打退了敌人多次渡河攻势。狡猾的敌人绕过我炮兵火力阵地,向南岸金龙山、斗蓬山、小桥岭再次发起强大攻势。此刻张团长识破敌人阴谋,愤怒至极,向全团官兵吼道:弟兄们,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尽忠报国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誓与阵地共存亡!话音刚落,全团2000多名官兵向偷袭上岸、迎面冲来的日军猛扑过去。营长胡春华率领全营官兵坚守阵地几昼夜,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歼敌100多人。在敌人再次向金龙山进行反扑的时候,他身先士卒,带领全营战士冲向敌群夺枪拼刺,肉搏厮杀,敌人伤亡惨重,但终因寡不敌众,胡营长与全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激战5昼夜的10月3日,日军一部集中优势兵力,在空中数十架飞机和地上坦克的掩护下强渡新墙河,从鹿角、大青山等地登岸,妄图夹击我师第八团,将其消灭后再包围师部,扫清沿途障碍,向长沙方向推进。师部识破敌人的阴谋,命令各团要占据有利地形,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之周旋,阻击敌人。安云灿所在第八团张团长根据上峰命令,镇定自若地指挥各营连坚守各自阵地,抓住时机有序阻击敌人。当天下午黄昏时分,安云灿所在小炮连江连长令各排撤离阵地。安云灿迅即叫全排战士拆开小钢炮,集中几十箱炮弹,整理好重要公物行装,用8匹骡马将其运往连部集结待命。午夜12时,忽然接到紧急命令,小炮连随团向南转移。次日拂晓,安云灿带领全排人马,随团埋伏在一片丘陵乱岗丛林中,重新安装好小钢炮并填满炮弹,等待来犯之敌。上午8时许,日军重炮齐发,开始大举进攻。他们借炮火硝烟掩护,从正面、两侧三个方向朝我八团阵地猛扑过来。安云灿灵机一动,速叫战士将小钢炮悄悄架在一座小山坳的丛林里,居高临下隐秘监视敌人动向。当敌人哇哇乱叫地爬到半坡时,安云灿一声令下,一连串炮弹呼啸着飞向敌群,炸得鬼子嗷嗷直叫。这时,已陷入敌人三面夹击的八团在张团长指挥下,各营官兵怀着满腔怒火,紧握钢枪,向着蜂拥而来的敌人展开殊死抵抗,接连打退敌人的轮番进攻。孙副团长率团部人员和直属连队进入丛林,突然发现一队日军尾追而来。他机智果断,即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隐伏,准备战斗。当敌人东张西望临近我军埋仗圈时,孙副团长忽令司号兵吹响冲锋号,接着全体官兵齐声高喊:“杀死日本鬼子,为死难兄弟报仇,冲啊……”雷鸣般的喊杀声震荡山川大地,吓得鬼子魂飞魄散,抱头鼠窜。此时孙团副趁机带着部队急速撤离了丛林。
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激战,日军损失很大。国军虽然伤亡更为惨重,但却打乱了日军的部署和计划,阻挡了敌人向南推进的速度。国军的第二道防线被日军机械化部队攻破。为了达到“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目的,第九战区司令部又下达国军继续南撤退却的命令。安云灿所在第八团官兵伤亡近三分之一,但仍然士气高涨,斗志激昂。他们退守在新市镇和长乐街郊区一带。日寇的机群先炸新镇市,后炸长乐街,又向郊区投下数百枚炸弹。城里火光冲天,房屋坍塌,尸横遍地,惨不忍睹。隐蔽在战壕里的第二师官兵也伤亡不小。这时,几架敌机朝安云灿所在小炮连俯冲过来,用机枪朝小炮连阵地扫射。反应敏捷的安云灿速令炮兵集中火力向低空敌机猛烈开炮,几发炮弹击中一架敌机,尾翼着火,浓烟滚滚,歪歪斜斜地坠落在新墙河中,全连战士鼓掌欢呼,心中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安云灿和全团官兵亲眼目睹日寇的凶残暴行,怒不可遏,决心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长沙,为死难的战友和同胞报仇雪恨。
10月5日,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的薛岳命令所属国军各部二十多万人边战边退,撤至湘北长沙外围地区,决意严防死守,与敌作最后决战。安云灿所在第二师各团奉命再次后撤。日军头目冈村宁茨骄横跋扈,气焰嚣张,强令部下穷追猛进,一举占领长沙。殊不知此时敌军已钻进了国军布好的陷阱和包围圈。高山、峻岭、峡谷、沟壑、洼地、泥潭挡住了日寇的机械化大军,他们无可奈何,寸步难行。10月9日,国军发起全线大反攻。安云灿带着小炮排随全师部队向新墙河之敌发起强大攻势,再次在南岸的几座山丘与敌短兵相遇。敌人的炮弹似雨如注。安云灿半个排的战士被炸身亡,他愤怒至极,亲自操起小钢炮,连续发射数十枚炮弹在敌群中爆炸,鬼子死伤无数。这时师部吹响了冲锋号,国军将士怒吼着如江河奔涌,排山倒海地朝日军大部队冲杀过去,不可一世的冈村宁茨的精锐之师溃不成军,纷纷跳进新墙河逃命。10月14日,第九战区全体国军将士收复了日军侵占的鹿角、新墙、杨林街地区,把日寇赶过新墙河北岸地区,龟缩在湘北、鄂南、赣北一带,不敢轻举妄动。这次“长沙会战”,不仅保卫了江南中枢要塞长沙城,显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决心、意志和力量;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可战胜的伟大民族精神。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人们提起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沙会战”,安云灿总会无比感慨,激动不已。他说自己能作为一名黄埔军校的军人,亲身参加“长沙会战”抗击日寇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黄埔军校旧址
长沙会战中的国军炮兵
黄埔军人安云灿
(本文根据安云灿生前忆述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