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步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以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已经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化。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中,如何应对日渐凸显的养老问题,民建贵州省委提案建议:
“医院+敬老院”养老新模式有待破题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养老问题拷问中国
“我们将来的养老,要比现在的养老难得多,因为,现在老年人差不多要有两个以上的子女。而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和女婿将来要赡养4个老人,将来,该怎么办?!”谈到养老,家住云岩区黄金路的刘先生忧虑重重。
记者了解到,刘先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经济上、时间上等诸多严重的养老问题。
“未富先老”和计划生育导致的“少养多”造成子女经济压力大的情况,其实还只是当前各种养老难题中的一个。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繁忙,养老不仅经济上有压力,时间上也忙不过来。
“住在家里比送去养老院花费尽管要少一些,但让老人自个待在家里,万一跌倒出个什么事可怎么办?” 在贵阳某报社工作的小吴说。
小吴的父母才四十出头,都还健康,目前还没有面临养老问题,但想到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小吴很苦恼。他对记者说:“如果我的父母衰老到动不了的时候呢?”
的确,对当前身处老龄化社会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少子化、空巢化和经济压力等,都给养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人上了年纪,就意味着失去能力,而失能意味着什么?
民建贵州省委有关人士指出:意味着老年人各种疾病罹患率大幅度上升,意味着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意味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离不开人员照顾,也意味着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必须加快。
民建贵州省委关注养老
养老问题,引起了民建贵州省委的关注。
“早在2005年以来,贵州人口年龄结构已经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化,预计到2025年,贵州人口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应进一步拓宽、创新现有养老服务平台,丰富养老院的功能,向老人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及子女十分关注的医、食、养等问题能通过养老新模式得到解决,从而分担年轻人压力。“就养老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民建贵州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认真调研并多方面征求意见,他们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在我省城镇逐步推行“医院+敬老院”养老模式的建议》提案。该提案一经提出,就被列为省政协主席会议督办重点提案,可见省政协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这位负责人介绍,“医院+敬老院”的养老新模式就是有针对性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养老方式之一,今后医疗型、护理型敬老院的新型养老途径将成为城镇养老的主流,值得大力推广和加以扶持。充分调动社会医疗机构的富余资源参与养老服务,能大大提高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并弥补专业医护人员、医疗设施缺乏的“短板”,建立医疗型敬老院,实行“医院+敬老院”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使老年人既享受到了养老服务,又能得到快捷、及时的医疗保障;既可养老也可看病,而且还能纳入医保范围予以报销。以此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吸引老年人入住,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还能减少敬老院床位空置率,也将同时减轻大医院老人“压床位”现象,缓解医院床位紧张、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压力。
建议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记者了解到, “医院+敬老院”是养老模式中的一种,也许是探索,该提案慎重地用了“在城镇逐步推行”等词语。
在该提案中,民建贵州省委建议:一、医疗机构与敬老院共同建立长期医疗服务点——养老康复医疗站,建立长期的合作服务关系,派医务人员到敬老院诊疗,将敬老院与医院相结合,做到养老与医疗两不误。敬老院的老人不用为小病而烦恼,可以在敬老院里享受到理疗和康复。二、养老康复医疗站应切实建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设置病床、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向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务。三、民政部门、敬老院与医疗机构明确分工:民政部门负责对老人看病、住院的资金进行监督,定期对敬老院养老康复医疗站的情况进行检查,以及协调处理敬老院和医疗机构医疗护理中的有关问题。相关医疗机构负责派出医护人员,每周为老人免费巡诊一次,进行常规体检,包括测血压、检查心肺功能、健康咨询、心理疏导、建立健康档案。敬老院则保证老人有病及时、有效的治疗,负责老人的生活服务。四、敬老院照料的服务质量问题,养老康复医疗站是成败的关键。敬老院应制定计划,出台照料服务制度,规范服务秩序,同时对有志于此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五、在医疗资金结算中,可以以敬老院为单位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定点医院凭敬老院开具的老人“就诊通知单”定时与敬老院结算门诊医疗费,报医保机构办理。对于病重老人,定点医院根据老人身体状况,提出住院建议,经敬老院报医保机构批准后住院,定点医院凭敬老院开具的老人“住院就诊通知单”,定时结算住院医疗费,再报医保机构办理。六、逐步将养老康复医疗站的医护服务向更高一级的医院水平看齐,在敬老院中配备医疗设备,保证入住养老的老人慢性病、常见病的监控治疗需求;逐步使养老机构建设成一个带有医疗、护理性质的敬老院,为因患老年病需要护理的老人解决护理难题,为老人提供中西结合专业医疗服务;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模式;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引导、扶持敬老院配备、完善相对独立、设施相对完善的医疗功能,建成医疗型敬老院。同时,逐步推行有一定规模的敬老院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解决入住老年人医疗报销问题。
我省养老事业发展在路上
“医院+敬老院”的养老新模式是否可行,近日,省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观山湖区碧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瑞颐金色年华养老院,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花溪区亲情老年公寓进行实地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看得仔细,问得认真。之后,调研组在花溪区政府召开座谈会。会上,提案单位民建贵州省委,承办、协办单位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贵阳市政府、花溪区政府分别就我省养老情况及其如何解决存在问题进行了座谈。
与会者认为,国家一直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最近国务院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说明国家对养老事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政策性投入不断增加,全省养老事业不断推进和加速,形成了新的模式和经验,效果虽然不错,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省逐步步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超过7%,并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呈现“未富先老”等特征。与此同时,我省养老服务业滞后于养老发展也明显。
针对我省对养老事业投入不够,硬件建设不足,专业队伍差距大、养老机构覆盖面窄等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表态说,通过对几个医院的调研,我们要认真探索养老事业的发展,而如何创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养老事业的模式如何运营,民建贵州省委《关于在我省城镇逐步推行“医院+敬老院”养老模式的建议》提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要根据全省实际情况积极关心支持,只有各部门认真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能大力促进我省养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