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银入黔”激活贵州金融正能量
长袖善舞者,更喜好广阔的舞台。
仅仅一年多时间,贵州这个全国经济落后的省份,开始悄然发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贵州速度开始冲出“经济洼地”。在这片火辣辣的投资热土上,异常稀缺的金融资源,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敏锐的外埠金融资本,早已嗅到了贵州的金融商机,在“引银入黔”工程的推动下,争相涌入我省。
中信、招商、浦发、兴业、光大等全国股份制银行来了,外资银行花旗来了,区域性城商行重庆、南充来了,各路大军汇集贵州,各出奇招,资金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开启了贵州金融新能量。
大量资本进入,带活贵州经济这盘棋
“进驻贵州是正确的选择。”中信银行贵阳分行行长杨洪说,作为我省首家引进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该行从2009年7月正式开业以来,用实际行动树立了贵州金融业“金融招商”和“引银入黔”工程的标杆形象。“这也证明了中信银行率先进入贵州金融市场的决定是极有预见性,也是非常正确的。”
数据印证这一点。截至9月末,该行3年来累计审批各类贷款项目542个,审批贷款额度1088.5亿元,对省内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65.5亿元;各项存款共计125亿元,年均增幅91%;营业净收入年均增幅73.38%。
“中信对贵州经济的支持很实在,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家企业上。”杨洪说,在该行发放的265.5亿元贷款中,累计向大型企业投放授信额度165.8亿元,向中小企业投放授信额度111.4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客户89户。目前,房地产、交通、电力、制造、采矿、能源等六个行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68%。
以服务中小企业著称的重庆银行,进驻贵州后积极践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理念,一批忠实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迅速成长。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存款余额69.21亿元,新增28.41亿元,比年初增长69.6%,增幅在全省银行业名列前茅,增速在重庆银行全行分支银行列第一位。开业至今,该行已为贵州企事业单位提供融资超过260亿元,真正做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发展速度和经营业绩大大超出预期。”重庆银行贵阳分行行长黄常胜说。
“尽管在贵州金融市场还只是‘小试牛刀’,但兴业银行贵阳分行的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迅猛。”正式开业仅两个月的兴业银行贵阳分行行长詹宏宇说,截至10月末,该行已为150家贵州企业授信250亿元,贷款落地18.7亿元,通过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融资33.4亿元,发行理财产品融资10亿元,租赁、私募债、短融、结构化融资等新兴业务意向发行金额近300亿元。
据省政府金融办统计,新入黔银行已为我省引入资金400余亿元,为我省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注入了资金活水,并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带来了先进的绿色金融理念。
先进理念植入,带来贵州金融新气象
对于长期“养在深闺”的我省银行业来说,新入黔银行具有的先进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如一股新鲜的风气,吹开了金融创新的序幕。
“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投资银行、新兴业务才更是兴业银行的主要优势。”詹宏宇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投行融资客户数量和资金总量在全国股份制银行中列第一,在全国所有商业银行中列第四。
这位从总行“空降”而来的分行行长,将兴业银行的投行、新兴业务优势成功“复制”到贵州,通过结构化融资、私募债等新兴产品,目前已为金阳建投集团、贵阳住投集团、贵州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等批复授信61亿元,短融、租赁等新兴产品意向发行金额近300亿元,远远大于传统授信额度。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与倡导者,兴业银行贵阳分行积极支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行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目前该行已为我省一家企业的煤电化一体化技改项目发放2亿元贷款。
浦发银行贵阳分行依托在基金业务上的市场领先地位和服务经验,配合政府部门加快推进贵州引导基金设立工作,我省首支2亿元引导基金已落户浦发,将通过投贷联动方式为基金参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中信银行贵阳分行今年前三季度共办理企业直接融资29亿元,预计全年能够办理融资50余亿元。
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不超过40%。“重庆银行贵阳分行中小微企业授信余额在全部企业授信余额的占比高达78%。”黄常胜说,该行通过调整考核方案,加大小微企业的考核权重及考核含量,并开展小微企业专项劳动竞赛,促使员工从偏好大客户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有效弥补我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不足。
为了加快放贷速度,该行简化审批流程,对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实行双签制度,不再上审贷会,大大减少审批时间。在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质押物时,该行注重考察企业的“三品”(人品、产品、押品)和“三表”(电表、水表、报表),通过良好的信用记录、稳定的企业运营、充分的材料积累,将小微企业原本遥不可及的贷款“梦想”变成现实。
作为我省首家引进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贵阳分行以其庞大全球网络、先进的理念、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为我省中高端客户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在个人银行业务方面,花旗还在全省率先引入了结构性账户、海外基金投资、优利账户、海外债券等全球领先的理财产品,丰富了我省金融产品和服务。
重庆银行贵阳分行致力于做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与中小企业做朋友,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有效弥补我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不足。
竞争引入,增强贵州金融业活力
省外银行纷纷入黔布局,金融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挖角”不断上演,让贵州金融人才争夺大战空前“白热化。”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新入黔银行,他们组建的基本“班底”,来自工行、农行、建行、中行这样的大型国有银行。在新入黔银行中,招行行长张庆典、浦发银行行长王兴就来自工行。“我们现在的一位高层就是从贵阳银行跳槽过来的。”南充市商业银行贵阳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地郎”更了解本地情况,他们的加盟,可以为新入银行带来不少存款和贷款资源,尤其是大客户资源。而新入银行挖人的“杀手锏”除了更高的职位和薪酬外,就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这让长期囿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人才蠢蠢欲动。一位跳槽已有一年的银行高管说,跳槽起码让他的升迁计划和收入提速了3年。
“虽然是第一次去总行,但从领导到员工都很热情,与之前所在的银行有很大不同。”一位从国有银行跳槽到的兴业银行的职员前往总行办事之后感叹。
“在重庆银行贵阳分行的员工中,除了少数几位来自总行和其他地区,几乎来自于当地银行。”黄常胜告诉记者,目前,该行人均创利为134万元,是全行平均创利的2倍左右;增量资源投入产出比例在65%左右,高出我省其他银行约15倍,在新入黔银行中位居前例。这其中,高级人才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引银入黔”工程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已不限于新入银行和既有银行之间的单线交往,新入银行之间的流动也开始频繁。在刚进入贵州的兴业银行贵阳分行中,就有不少员工来自其他股份制银行。
对异地银行入驻贵阳,尽管一些金融界人士大呼“狼来了”,但对此,本地银行大多认为,“就算把外地银行看成是‘狼’,来了也并不可怕。”贵阳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同行业的竞争是必然,适度引进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有利于提高贵州金融市场的活力,刺激现有商业银行不断改善服务、提升竞争力,促进我省金融市场服务多元化,也更是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建行贵州省分行行长吴建豪也曾向媒体表示,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银行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他认为,人才流动、市场竞争,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做法。
这些年来,有目共睹的是,在新的竞争格局和金融环境中,既有银行纷纷开始实行竞争上岗、提高薪资,以此留住人才,迎接挑战和竞争。同时,在细化市场、金融产品创新、改善服务质量、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积极应对。
也曾有观点认为,贵州的经济总量小,根本无法提供更多的金融业经营触面,不需要引入太多外埠银行。实际上这种认识有失于片面。
“外埠银行和既有银行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合作。”黄常胜解释到,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特殊功能,简单说来就是当一个区域的银行增多了,通过创新路径和产品,派生的存款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货币”,对社会资金的满足度自然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多家外来银行高层表示,刚刚进入贵州金融市场时感觉还是很封闭,现在已明显感受到了它的活力。“金融招商”带活了金融业,更带活了贵州经济。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