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3期 本期137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5-15


信息通信技术(ICT)全力支撑道路交通:

畅通 高效 安全 绿色

——贵州省通信业庆祝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

□李德明

  国际电信联盟(ITU)确定201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为“信息通信技术与改善道路安全”,旨在呼吁政策制定者、监管者、运营商和业界采取实际行动,推进各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改善道路安全,并提醒人们不合理使用ICT导致驾驶人员分心带来的风险。在涉及道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中,ICT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并不是追赶信息化的时髦,而是起源于实践的迫切需要。

道路交通与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繁荣与伤痛并存

  在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机动车辆以更高的速度在高速增长。据相关统计,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2.6亿人,其中汽车保有量达1.25亿辆,中国已正式进入汽车时代。据预测,到2015年,贵州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951万辆。
  在道路交通、汽车工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交通安全事故带来的伤痛。据统计,2012年,全国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4.6万起,造成1.1万人死亡、5万人受伤,分别同比上升17.7%、16.5%和12.3%。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因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约为5000万;交通事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1%~2%,给世界各国造成大约51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据估算,全球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罹难人数,交通事故因此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已成为全球非正常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在冰冷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里,虽然隐藏了不知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和家破人亡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暴露了交通拥堵、交通管理成本增加、物流效率降低,甚至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气候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今,各国都在努力探索道路安全改善的手段和方式,例如通过车辆限行、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控制汽车保有量、提高汽车赋税等措施限制道路车辆数的增长。这些手段短期可以起到有限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还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道路交通发展中的矛盾。如何有效解决道路安全问题,人们将视线转向了信息通信技术(ICT)。

智能化交通:利器与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ICT的广泛应用,为道路交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的方案。国际电信联盟(ITU)表示,作为加快道路交通转变方式的推动力量,ICT带来的各种解决方案,可以加强地面交通安全、管理与效能,减少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促进道路交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们在道路途中的便利与舒适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广泛运用,道路交通信息化应运而生,甚至朝智能方向研究发展。今天,手边只要有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通信设备,即使我们驾车行驶在错综复杂的街巷或者荒无人烟的地方,都会顺利抵达目的地。
  目前,以ICT为传输基础的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已成为了世界各国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将ICT与先进的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建立高效管理平台,不仅及时准确的掌握道路信息,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对交通监控、管理和紧急事件的处理功能;还可利用ICT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加强对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

贵州交通信息化规划远景:畅通 高效 安全 绿色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需求,高效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需求、适应交通新形势发展的政府职能体系需求,以现代物流、低碳交通为标志的大交通模式需求,对以ICT为特征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全省交通信息化建设要全面支撑我省现代交通运输业畅通、高效、安全、绿色发展,并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发展总体目标: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水平取得实质性提高,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观,行业信息资源建设、整合取得重大进展,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在安全应急、市场信用、公众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城市客运、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完善、资源平台统一、行业应用深入、信息服务快捷、发展环境适宜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局面,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仅举几例说明,截至2011年底,贵州省2万辆运营客车安装了GPS,其中“两客一危”车辆GPS安装率达到100%,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2012年全省交警运用PDA(移动警务执法系统)处理道路交通违法58万起,在提高执法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事故发生。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通过开通官方微博,以ICT增强宣传效果,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供及时信息、播发安全常识的两年多来,共吸引12余万名粉丝关注,真正发挥了编制小“围脖”,营造大和谐的作用。

实现交通智能化需要突破发展的关隘

  在我们展望ICT为道路交通带来的蓝图时,我们要突破当前仍面临的在体制上的行政条块壁垒、在观念上的部门利益纠结等发展的关隘。就具体的实践层面来说,道路交通沿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共治”与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四同步”是实施好交通智能化的最基本条件。
  国家无线电频谱专家何廷润曾针对城市地铁手机覆盖问题,呼吁应尽快出台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的相关立法,直言“地铁作为一种垄断资源,阻止运营商进入地铁,或者是依托其垄断地位对移动运营商漫天要价,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何廷润担忧,“这会使一些具有资源垄断能力的机构、企业以及特殊部门可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自建通信系统。”
  专家的担忧并不多余,现实中基站与室内覆盖建设仍然缺少政策和法规指引,缺乏清晰的报建流程,基站与室内覆盖的合法地位受质疑,通信运营企业无所适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职责也不明确。如何平衡和理顺基站及室内通信覆盖建设优化与业主、用户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基站站址与室内覆盖资源配置政策首先面临的难题。
  同样,在地铁出台无线通信室内覆盖方面需要立法,在其它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信息通信网络更需要国家层面的立法支持。近年来,从事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通信运营企业在高速公路、高铁、地铁、轻轨、机场、港口码头等交通沿线和要塞,甚至在住宅区、校区、办公楼宇、产业园区等驻地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同程度遭遇到业主单位的漫天要价和阻拦。这样的问题已成为推进国家宽带战略遭遇最大的关隘和两难:一方面是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面临业主单位挟资源垄断导致的巨额成本。
  尽管相关法规目前暂时或缺,但在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利益为重,摒弃狭隘的部门利益观,通过合作共赢已经在交通道路配套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以贵州为例,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已实践探索出了道路交通配套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治”的新模式。即由各通信运营企业共同出资分段建设高速公路沿线的传输、站房、铁塔等基础通信网络设施,支付高速公路业主单位一定的管孔资源建设成本费和每年的运行管理费,双方达成协议在今后全省新建高速公路建设与通信覆盖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

不容忽视信息孤岛 统一交通信息化标准

  以车联网为概念从事各种应用软件、硬件开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他们为驾驶者、出行者等提供各种与道路有关的各种应用服务。但各自为阵、技术标准不统一(特别是软硬件技术标准不统一),缺少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交易机制,导致信息割据、共享程度低,导致在交通信息化建设以及智能化应用方面五花八门,业务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应用普及受到限制。
  为此,需要道路交通、信息通信、交警安全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共同打破现阶段各产业链条的封闭现状,改变市场碎片化状况,致力于对道路安全用户系统界面及其通信系统标准的统一制定和规范。通过构建以信息通信为基础的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搭建开放、协同、共享的公共平台,实现协调各主体关系,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及相关信息服务的功能,而其他各参与主体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通安全信息数据共享,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利效最大化。
  在加强推广应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疾呼:不合理使用ICT带来的道路安全隐患。在近年一次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共同组织的防止“分心驾驶”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提出,除超速行驶、醉酒开车、不系安全带等危险行为外,开车时使用手机导致的“分心驾驶”正逐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
  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哈玛德?图埃博士在迎接今年5.17活动致辞中也表示,“发短信”和使用车载导航或通信系统等令驾驶员分心造成道路交通伤亡的问题不容忽视!
  据相关研究显示,开车时使用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要高出4倍左右。据抽样调查显示,在现实生活中有90%左右的人会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打电话或发短信,甚至有相当部分人还使用车载DVD观看视频。2013年,中国修改颁布的新交规中明确规定,司机在驾驶机动车时有拨打接听手机、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将被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一次性扣2分。让我们记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告诫吧:“没有任何电话和短信值得人们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信息通信技术(ICT)将引发新一场交通革命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建设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并进,我们有理由相信,ICT的应用已经在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交通革命。2013年4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在应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到黔作题为《积极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互联网的革命。可以肯定的是,ICT与交通业、汽车工业融合发展,在改善道路安全等方面将大有作为,让驾驶人、行人平安,让交通更加顺畅、管理更有效率,让环境更加环保,真正达到人、车、路和环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