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阳市云岩区贵乌工商、中中工商、中东工商、宅吉工商再到现在的三桥工商分局,樊鸣自1986年穿上这身湛蓝工商制服,就一直坚守在基层。
28年来,他不分昼夜查处案件,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
他亮剑维权心系民众,加班加点就算只是一包假烟;
他面对无数威逼利诱,始终不屈服不折腰终保气节;
他含笑与癌魔作斗争,才拔下针头就冲向执法一线……
一心为事业 含笑斗癌魔
——记贵阳市云岩区三桥工商分局市场监管员樊鸣
特约记者 卜锐 本报记者 董瑶/摄影报道
5月8日上午9时,记者刚到三桥工商分局的大门,就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笑声爽朗的人正和同事们交谈着,“樊大哥!”身旁有人叫道。原来,这个人,就是樊鸣。
此时,记者才注意到,他的右手还上着夹板,缠着绷带,吊在脖子上,询问之下才知道是两个月前执法时从货车摔下造成,右手骨折至今还没有痊愈。尽管如此,他依旧坚守岗位甚至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樊鸣说:“闲着就浑身不舒服。”
接管“是非之地”,营造“有序市场”
2007年的9月,因行政区划变更,原属南明区的蔡关村,乌当区的大凹村、杨会村、金关村、金鸭村、茶园村组合成“三马片区”,划归云岩区三桥工商所管辖。三马片区属于贵阳市最为突出的城郊结合部之一,片区面积有26平方公里,其中,含1个五金批发市场、6个农贸市场、2个建材市场,区域内制假造假窝点多,无照经营户达3000余户,社会情况错综复杂,市场监管难度非常大。
原本三桥工商分局就管辖有1个食品综合批发市场,2个农资市场和1个汽车配件市场。三马片区划入后,工商分局市场监管任务更重了。
面对人手少、有经验的市场监管员不多这一棘手问题,谁愿意增加自身工作量,去监管这一片复杂之地?就在工商分局领导头疼不已的时候,樊鸣主动向所长请缨,带领一名年轻同志挑起了三马片区监管的重任。
“谁手上的任务都重,我想,我做市场监管的工作时间要长一些,所以还是我去吧。”樊鸣朴实地说到。
“刚接手三马片区时,很多商户‘不买账’,我们就开动脑筋,想办法让他们‘买账’。”樊鸣告诉记者,“让他们‘买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当地各个职能部门加强对接;另一种则是转变工商干部的工作职能,在执法的同时,多为市民做‘服务’。”
第一个月,樊鸣走村入户,深入企业、商户,掌握辖区的基本情况;同时,他还加强与当地村委会、派出所、各市场管理处等部门的对接。“三马片区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想顺利开展工作,一定要联合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樊鸣拿出了监管三马片区的办法。
“商场的商户违法,我们就与商场联动;需要取缔‘黑作坊’,我们就与当地派出所联手……”在周密的计划下,樊鸣攻克了监管中的难关。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整个市场从“没人管”到“不服管”再到“愿服管”,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升级。
刚下重症病床,直奔执法现场
在樊鸣的办公桌上,每天都会放着三个玻璃瓶装着的中药,这是樊鸣每天上班的必带品。“我得的这个病,要靠中药来控制。”樊鸣说。
接手三马片区后,任务量的增大,让樊鸣疲惫不已。2008年春节过后,樊鸣相继出现了腿脚无力、走路姿势不对等身体不适的状况,在同事们的几经坚持下,他才放下忙碌的工作到医院检查,没想到,检查结果竟是母细胞纤维癌中晚期。
面对癌症这个不争的事实,樊鸣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悲观,但在家人和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他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忍住放疗的痛苦,熬过感染、生命垂危的生死关头,终于在2008年7月,病情奇迹般地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6月,重返工作岗位的他病情再次复发住进医院。就在手术结束的第六天,他接到了同事的电话:“樊哥,有人打电话举报有假酒,怎么办?”“你先去,不要打草惊蛇,到达后将具体位置告诉我,我立刻赶到。”樊鸣说到。
当时正是中午1点,樊鸣的家人刚从医院病床前离开。正在打点滴的樊鸣一把将针管拔掉,驾着自己停在门外的小车直奔现场……
在几十年工商工作中,樊鸣练就了一双“金睛火眼”,假冒伪劣产品一入他眼,必被识破。
“一看二摸三闻,就能看出黄花菜是否是伪劣产品。硫磺熏制,色泽过分鲜艳不正常;捏在手中,形状不容易还原不正常。鼻子闻闻,有刺鼻怪味不正常。”这是樊鸣工作多年总结得出的识假辨假的经验。
2011年7月18日上午,三桥工商分局接到村民举报,当地有家米皮加工黑作坊。随后,樊鸣与同事立即赶往现场,发现摆放加工原料的地方,放着一个白色塑料桶,上面清晰的写着“瞬间强力胶”。几个塑料盆内装满了已和好的面粉(原料),10多只苍蝇附着在上面,动弹不得。现场一份清单上显示,其销路很广,包括了小十字、东山、大营坡等多地的大型菜市场和餐馆。当即工商部门就端掉了这个黑作坊,同时将20斤米皮成品取走,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鉴定。
根据不完全统计,接手三马片区到现在,樊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重要案件立案近百起。
自从身患重症以来,除去定期复查,樊鸣几乎天天坚守在市场巡查岗位上。就是在住院期间,也是上午坚持治疗,下午回到工商所处理消费者投诉。
昔日“三无小厂”,今朝“微企榜样”
去年,全省吹响了发展微型企业的号角,贵阳云岩菜园子食品厂成功注册成为一家微型企业,而令人意外的是,这原本是樊鸣在巡查中发现的一家三证全无的违法食品厂。
据了解,2007年,樊鸣在巡查中发现,一家没有办理工商执照、卫生许可证、卫生证的食品厂正热火朝天的在加工生产香辣菜。细查之后,樊鸣发现,这个食品加工厂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梁波创办的,其卫生条件良好,管理也很规范。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樊鸣手把手指导企业准备登记材料,规范经营范围。不到1个星期,梁波就从樊鸣手中接过了工商营热照。
“这些是菜园子公司生产的产品,你们几位是前辈,给新人提点意见。”2010年4月13日,三桥工商分局内,樊鸣召集三桥批发市场的几家大商户,为云岩菜园子食品厂的产品“找销路”。
“产品的包装和现有的一家公司很相似,最好改一下包装,免得以后惹麻烦”;“现在全省全力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你们条件很合适,赶紧准备资料申请办理”;“你们企业是不是想壮大,想贷款?我去帮你联系一下银行……”樊鸣对其公司发展提出种种指导与建设性意见,这份来自工商的呵护与关爱,推动着这家公司的茁壮成长。
“没有樊哥的指导,我们企业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在贵阳云岩菜园子食品厂总经理梁波看来,公司的发展与樊鸣的支持密不可分。现在,其公司已从2010年100万的产值跃升到2012年500万,带动就业20余人。
铸就“红盾精神”,树立“工商形象”
在28年的工商生涯中,年过五旬的樊鸣已不记得受过多少次威胁、利诱。他说,每当经历那些时刻,他都会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承载着人民责任的工商干部,是一名有社会良知的工商干部。
2008年8月,一个十分棘手的商业贿赂案件从检察院转到了三桥工商分局——贵阳某烹饪学校在农民工创业培训项目中,给验收人员和直接负责人支付回扣,虚报培训人数,冒领国家农民工创业培训基金,损害了国家利益。刚刚出院不久的樊鸣,作为主办人参加查办这起商业贿赂案。当时,有人善意地告诫他:“这个案子‘水很深 ’,能否放一马?”樊鸣拍案而起:“我们要查就查个水落石出”。一时间,指责声、谩骂声不绝于耳,各种阻力接踵而至,一些人甚至直接打电话找到樊鸣,警告他“办事灵活点,走路小心点”。面对困难,樊鸣没有退缩,从外出取证,到检察院调取卷宗、询问当事人,他都拖着病体细致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历经一个月,案件就水落石出,该企业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一批相关人员也受到法律制裁。
2010年7月的一个中午,正在贵州省肿瘤医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樊鸣接到某酒业集团打假办负责人打来的电话称:“三桥凯沣物流市场某货运部正在运输大量的假冒酒。”接完电话,樊鸣二话不说,立刻拔掉针管,15分钟内赶到了现场。
就在组织执法人员布控,开箱检查,对涉案物品逐一登记时,樊鸣的电话响了,“樊哥,有个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你现在是不是在查酒,可不可以不要查,带队回去,你给我个账号,我马上汇30万给你。”面对陌生的电话,樊鸣义正言辞的拒绝到:“你的要求,我不可能满足。”
重廉洁、严执法。樊鸣以立场坚定、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工商干部的良好形象。
当记者问及,这么多年来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持着他如此敬业爱岗,樊鸣只说了两个字——“热爱”。正是因为对这份神圣事业的衷心热爱,尽管身患癌症,樊鸣依旧成为全省工商人的榜样。2011年,樊鸣被评为贵阳市身边好人、2012年被评为贵州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省优秀公务员,更连续多年成为全省先进工作者……
2013年2月6日,副省长秦如培在省工商局局长杨正国、市工商局局长姚元怀等陪同下,来到云岩区工商局三桥分局看望慰问了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樊鸣。秦如培握着樊鸣的手,详细询问了他的病情,叮嘱他要注意身体,并勉励他要积极战胜病魔,争取早日康复,并号召广大干部要学习樊鸣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樊鸣说,自己是平凡的,只是尽自己所能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樊鸣一样在平凡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工商人,才造就了工商精神,树立了闪亮的红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