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工商:创新方式推动全市微企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董瑶
2012年,贵阳市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把扶持微企发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和就业工程,紧扣目标,创新政策,真抓实干,优化服务,全力推进全市微企加快发展。
让创新政策深入人心
在扶持政策上,贵阳市将省里“3个15万元”扶持政策拓展为“3个20万元”,增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扶持对象上,将来筑居住一年以上(含一年)并取得居住证的外省户籍人员纳入扶持范围,扩大扶持政策受益人群……一系列创新的政策让全市人民创业热情空前高涨,从农民工到大中专毕业生,从老年人到青年人,都纷纷到工商局咨询相关政策。
为此,贵阳市工商局狠抓政策宣传,一是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方式在全市报刊、网站、电视、城市LED广告屏等媒介上刊播宣传,同时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场、进乡村、进园区” “五进”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余万份。二是专门在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就“3个20万”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说,在贵阳电视台《直播贵阳》栏目开设“助力微企发展”专栏,在《贵阳晚报》开设“创业故事”栏目,在腾讯网上建立了“贵阳微企官方微博”,千方百计宣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发展微企5325户,完成年度目标的106%,超额完成全年扶持任务。
让“1万元”发挥杠杆效应
贵阳市的扶微政策有很多特色,例如从增加的财政补助资金中,按每户1万元专门提取用于建立微企融资贷款风险基金。意味着政府对银行开展微企贷款工作重视支持的此举,具有积极的政策导向功能和杠杆效应。
贵阳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元怀认为,此举对银行而言降低了风险成本,增强了授信管理与决策水平;对企业而言,降低了财务成本,增强了信用为本的融资意识。随着微企贷款机制、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微企贷款将由传统较为严格的担保要求向以信用与实力为基础的融资条件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用好、有效益、有市场的微企,银行可以直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信用贷款等授信条件比较宽松的信贷业务。这无疑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同时更让企业倍加珍惜声誉和信誉,增强了信用意识和融资意识;对政府而言,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政府通过有效手段降低企业信用成本,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让党支部为微企发展“导航”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的贵阳瑞德消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2012年5月份注册成立的微企,是一家专业从事消防工程设施维护保养的企业,在册员工11人,其中有3人是中共党员。2012年8月,该公司向云岩区个私协会党总支提出成立党支部的申请。云岩区个私协会党总支和贵乌工商分局党支部多次到瑞德公司进行走访考察:该公司证照齐全,3名党员均是贵州消防武警退役后自谋创业的军人,党性强、素质好,党组织关系清楚,符合成立党支部的条件。经云岩区工商局机关委员会8月31日会议研究,同意成立贵阳瑞德消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自此,贵阳市首家微企党支部成立。
2012年,贵阳市工商局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微企主向党组织靠拢。针对部分微企主对党的认识不足、申请入党的人员较少的现状,下派党建指导员、确定党建联络员、挑选党建宣传员、召开党建协调会等方式,在私营企业主中大力宣传党的先进性。
同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一是开办培训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丰富了培训内容,提高了参训兴趣,培养和激发了私营企业主对党的信任。二是实施跟踪培养。对微企中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帮助、学习,提高对党的认识。三是认真审核,严把党员入口关。按照程序,确保培养一个合格一个,合格一个发展一个。
姚元怀表示,在企业中成立党支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扬党员奉献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既有利于从党的层面协助企业管理企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又有利于架起党组织和企业的交流联系桥梁,让企业了解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组织活动,有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荣誉感,提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