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4-05-07 14:14:58  文章字号:   
五教之乱与江南士族的没落

 李大鹏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各处烽烟四起。羯、氐、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越过长城,介入内地的纷争,到处烧杀抢掠。昔日的富庶繁华被游牧骑兵冲击得粉碎,只剩下断壁残垣,野草丛生。人们纷纷举家南迁,寻找在建康称制的司马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衣冠南渡”。而北方各地在经历了百年的兵戈战乱后,出身鲜卑的拓跋氏终于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建立北魏,统一北方。从此,华夏大地进入南北分治的时期,史称南北朝。政权的分立,也促使南北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大,由于北方的魏、齐、周等政权都由鲜卑贵族建立,且胡人沿袭草原旧制,贵族大多有自己的部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事集团,由此军人政治成为北方政权的鲜明特征。而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贵族逐渐汉化,一些与鲜卑贵族关系亲近的汉人也逐步进入朝廷中枢,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逐渐被鲜卑人所接受。统治者更利用儒家所倡导的孝悌礼仪、忠君爱国的理念来笼络控制各方势力,使儒家思想成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比较而言,继承中原正统文化衣钵的南朝在制度和文化上却发生了诸多变化。

南朝士人的闲适生活

自晋室南渡后,虽然政权名义上仍归司马氏,但由于司马睿本人的威望不够,全靠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一手扶持,才登上了皇位,使得王氏一族在东晋朝廷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江南一直盛传“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而自北方南迁的谢、桓、庾等世家大族与江南的顾、陆、朱、张本土士族也逐渐相互融合,轮流把持朝政,使皇帝成了摆设。这些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在朝中形成不可动摇的政治势力,严重威胁司马氏的皇权。像权臣王敦、桓温等人更是多次率兵攻入都城建康,擅行废立,使得朝局动荡不堪。继东晋之后,百余年间,江南一带换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存在的时间都不长,统治者也大多是庸碌之辈,像梁武帝因痴信佛教,更是一度闹出了“出家”的丑剧。皇帝的昏聩使得南朝上下更加离心离德,把持朝局的世家大族甚至皇室子弟不是争权夺利,就是痴迷奢华。与两汉士人深受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不同,南朝士人大多由儒入玄,更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放荡不羁、清谈高论的精神享受。而佛教在南朝的盛行,更使得江南士人抛弃了以往儒家所倡导的革故鼎新、奋发有为的理念,逐渐将精神寄托于参禅礼佛之中。
统治阶层的萎靡不振造成了整个江南社会的衰颓,结果在侯景叛军的一波冲击之下,梁国顿时分崩离析,皇室子弟不顾国家安危,都想着割据自立,可怜的梁武帝落到侯景手中,最后生生饿死。虽然陈霸先等人后来率军平定了侯景之乱,可江南经此一劫元气大伤,城市、村庄被夷为平地,百姓流离失所,大批的世家子弟惨遭屠戮,而蜀地也被北周趁乱夺取,使得南北间的力量发生逆转。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次年陈宣帝驾崩,陈叔宝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后主。他登基以后,一味荒嬉玩乐,对朝政不闻不问,而北方的隋军早已厉兵秣马,等待时机。经过数年的准备,开皇九年(589年)正月,杨坚派大军南征,攻破了建康,俘虏陈后主,立国30余年的南陈灭亡,陈叔宝与一众江南贵胄遗臣被迁往关中。面对这些亡国旧臣,隋文帝杨坚满眼鄙夷,在他看来,陈朝的灭亡正是因为江南士人沉迷奢华,不思国家兴亡所致。所以,对这些人的安置,杨坚也是一再降格。首先他将南陈的宗室子弟一律圈禁,不准他们入仕隋廷,而归顺的南朝旧臣也大多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不仅如此,为加强对江南的控制,彻底改变当地士族社会醉生梦死的风气,杨坚命尚书右仆射苏威据《尚书》五教之义编著典籍,巡敕江南,广传儒家之道。所谓“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儒家所倡五项伦理纲常。杨坚此举是想利用这些孝悌礼仪约束江南士人,重新唤起传统儒学在士人心中根植的忠君思想,让这些人从思想上彻底归附新朝。可是早已习惯了清谈高论、追求自我享受的南方士族对这种思想约束非常反感,在他们心中,家族利益胜于一切,国家的兴衰却与其无关,统治者强行将国家利益置于其个人利益之上,无异于给这些人戴上了枷锁,这使他们非常抵触。而隋文帝又强行在江南推行北方的制度,更改南朝各地的区划,罢免原来的地方官吏,派遣北朝士人出镇江南,严控江南士人入仕为官,同时以“输籍法”抑制豪强士族隐匿部曲、田产,严重打击了江南世家大族的势力,最终导致这些豪强士绅走上了反隋之路。这些人利用家族势力在南朝故地传播谣言,假称隋朝皇帝要把江南士庶都迁往关中,煽动人心,制造混乱。一时间,江南各地叛乱四起。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蒋山李忮、乐安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王国庆等,都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叛乱遍及南陈故地,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史称五教之乱。

隋文帝画像

江南的降而复叛也让杨坚吃了一惊,他没想到江南的士族势力会如此强大,震惊之余立即命越国公、内史令杨素率军前往江南平叛。杨素是隋朝名将,曾参加过隋灭陈之战,他知道眼下江南叛乱声势浩大,必先打压叛军的气焰,才能阻止叛乱的蔓延。于是杨素制定先弱后强的平叛方略,从扬子津渡过长江,先后击灭朱莫、顾世兴、叶略等小股叛军,兵锋直指苏州。当时已称帝的沈玄侩正举兵围攻苏州,刺吏皇甫绩屡战不利,沈玄侩本以为苏州城旦夕可下,可他没想到杨素进兵如此神速,一场混战下来,沈玄侩的军队被打散,他本人也在逃亡中被隋军擒获。在剿灭了苏常一带的叛军后,杨素随即挥师入浙,兵临越州。割据越州的高智慧在叛军中实力最强,他拥兵数万,战船千艘,手下将士悍勇矫捷,战斗力很强。在得知隋军南下的消息后,高智慧命手下将士沿浙江(今钱塘江)布防,在东岸筑起绵延百里的营垒,同时令水军战船沿江列阵,随时准备与隋军开战。杨素见高智慧的军队人数众多,便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采纳部将来护儿的建议,命其率数千精兵,乘快船趁夜色发起偷袭。来护儿率军绕过高军的防线,登上东岸,径直攻向高智慧的大本营。为扰乱叛军心志,来护儿命隋军士兵向高军营垒施放火箭,一时间,火光冲天,高军营寨中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对岸的杨素见叛军大营中燃起大火,知道来护儿已偷袭得手,便令隋军主力渡江进攻。双方整整厮杀了一昼夜。高军因猝不及防,寡不敌众,渐渐支持不住。高智慧见大势已去,急忙率残部乘船退入海中。杨素率军紧追不舍,从余姚渡海一直追到永嘉。高智慧仓皇迎战,又被隋军击败,折损数千士卒,不得已带领残部投奔泉州的叛军首领王国庆。王国庆其人完全不懂兵略,竟然愚昧地认为海路险远,隋军大部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不会马上发动进攻,遂不加防备。哪知杨素进兵神速,出其不意,挥军渡海直抵泉州城下。王国庆惊慌之间,竟弃城而逃。杨素派人告知王国庆,命他交出高智慧可免一死。王国庆眼见隋军势大,便背信弃义,趁高智慧不备,将他抓获,送给了杨素。杨素随即下令将高智慧就此处决,由此江南叛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被剿灭,其他各处叛军或被隋军击破,或是作鸟兽散。于是,这场爆发于隋初的江南士族反叛就此被镇压。

终结门阀制度的科举制

叛乱的失败,使江南豪强士族势力再次被严重地削弱,很多世家显贵由此而家败身死,再不复有往昔举兵反叛的实力。虽然在这之后,隋文帝调整了对江南士人的待遇,允许他们入仕为官,同时利用在江南颇具影响的佛教来笼络人心,以示新朝恩宠,使他们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但这一切也仅仅只是安抚。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为进一步安定江南,特意选拔虞世基、裴蕴等江南士族代表进入朝政中枢,拓宽南人的仕途,使得南人势力有所提升。但杨广着力任用江南士人的举措必然会对其他贵族集团的利益形成冲击,杨素、高颎、贺若弼等一大批勋臣旧属遭到冷落,致使这些在朝中颇有影响的贵戚颇为不满。而杨广本人却未能及时调和朝中各方的矛盾,仍然我行我素,好大喜功,开凿运河、营建东都,过分使用民力,致使民间怨声载道,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也借机起事,率部进攻东都。虽然叛乱很快被平息,但这表明隋朝统治阶层的内部开始瓦解。此时杨广的表兄、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并很快攻克了长安,占据了隋王朝的统治核心区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代隋称帝,建立唐朝。唐朝统一全国后,没有继续对江南士人施以优待,遍观新朝的政治中枢,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等人出自关陇集团,李勣、程咬金、尉迟敬德等大将大多也来自于北方各路义军,而江南士人却鲜被任用。且在唐初的一段时间里,朝政一直由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等北方大族轮流掌握,江南士族又开始走向没落。与此同时,唐朝统治者也注意到,世家大族对朝政的把控,对统治者的权力是严重的威胁,开始着手改变以往的门阀制度,于是科举制开始实施,无论出身贵贱,读书人通过考取功名,便可入仕为官。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世家子弟执掌朝政的局面,而世家大族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终成明日黄花。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4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